从权威人士处获悉,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已经上报,目前尚待批复。该人士表示,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数量较为有限,不会一次推出太多家。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头戏,民营银行试点有望较快推进,预期首批牌照最快于今年底明年初“出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超过35家名称中带有“银行”字眼的企业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
市场普遍预期,首批民营银行可能产生于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呼声较高的热点区域。
受到民营银行概念提振,今年苏宁云商、红豆股份、凯乐科技、怡亚通、友阿股份、金发科技等都曾走出过一波非常强劲的走势。在这部分民营银行概念股中,苏宁云商市值高、资金充裕而且较早拿到牌照,被列为概念股的第一梯队。
据悉,苏宁云商不但已经公告在筹建民资银行,且国家工商总局已预核通过“苏宁银行”这一名称。作为总市值逾900亿元,手握256亿元货币资金的大型民企,实力显而易见。第二梯队是一批已发布公告且设立民资银行可能性较大的公司。在第二梯队中,凯乐科技位居前列。
另外,还有与地方金融机构联合申请民营银行的格力电器、金发科技等民企也是资金追逐的对象。
上市公司开设民营银行,最显著的作用就是缓解融资压力,而且由民企接管民营银行更“接地气”。开设民营银行可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金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局面,改善大企业有银行支持、小企业缺乏银行支持的状况。
但是,对于实体经济来说,金融借贷的利润比实业来的快,这也丰富了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但并不是只要民营银行成功设立就能像国有银行一样赚得盆满钵满,上市公司设立民营银行是把双刃剑,面临着人才、风险管理、技术、资本等等诸多挑战。此外,政策上对于开设民营银行在规模上、数量上也有限制,因此民营银行的体量不可以与商业银行媲美。
实际上,由上市公司开设民营银行也存在风险。
比如像浙江以报喜鸟为代表的传统服装类生产企业竞争都很激烈,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通胀压力仍未消减,由于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下滑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像这样的未来预见性收益减少的上市公司争相独立设立或者联合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抱团设立民营银行的规模批量涌现是近年来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