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故事?

17分钟前阅读2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4061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1233
  • 回复0
楼主

高唐故事?

古槐知恩

    高唐东门外有1棵古槐,古槐胸围9尺3寸,身高14米有余,遮荫近60平方米。每年从立冬到第2年的清明之间,每到深夜万籁俱寂之时,在此树下或在4周人家的住房内,静下心来,总能听到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11可辨。还可呜呜咽咽、忽高忽低、或促或缓的成群联片的众多成人的低声哭抽泣,声高时可辨出捶胸顿足之状,声隐时可随之有抽噎屈闷之感。至今已哭抽泣了7百2十多年了。任何无耳者只要在上述之时之地,均能听到这悲戚的声息从古槐上下传出。这并非梦幻,亦非错觉。

    古槐为何这样长期悲喊?这要追溯到7百2十多年前发生在高唐驿站的1段往事。

    高唐地处南来北往交通要冲,驿站设在北关街的东侧。来往信使、钦差、官员在此换马或暂住。

    南宋祥兴2年(公元1279年)秋天的1个傍晚,北风劲吹,落叶满街。官道上有队员军号衣的骑兵挈着1股黄尘由南奔驰而至,停在驿站门前。其对前后的号衣官兵,将队中间那位须髯长蓄但不蓬头垢面、头发花白却不露衰相、面容憔悴仍气宇轩昂,身着宋朝官袍、年约4十余岁的男子扶下马鞍。从双方的态度可见:是长途押解。虽不戴刑具,囚犯是文天祥,在南宋官拜丞相加少保,后封信国公。率宋军与元兵战于潮阳,溃败后被元所俘。他写有闻名的《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警句便出自于此。风尘中的这队官兵边是押解文天祥北上赴京的元军人马。他们早晨由东阿县出发,至高唐时已是黄昏,欲在驿站住宿。

    文天祥下得马来,活动1下手脚只见高唐驿站小门小户,乃是借1家临街客店改建而成。门前路边1字排开植有6棵国槐,北边的5 棵因车碰马啃枝干早成鹿角,已是生气无有的拴马桩了。南边1棵最小,身如锄柄,高不过丈,叶已落光,不知何故已被连根拔起,歪在1旁,命在旦夕。

    文天祥进进驿站之后,1刻未停,路尘未掸,不顾身劳身疲,趁钦差往食饭之机,从驿站借的撅锨,在差人的跟随下来到街上,小心的将这棵国槐重新栽好,并以碎砖围起护栏,浇上井水后才回驿站食晚饭。自命难保的文天祥,尽自己所能保护了1棵小树的生命。

    夜过子时,文天祥仍端坐在烛焰跳动的桌旁,注视着自己忽长忽短、摇摆不定的身影,思绪万千:大好的河山……坎坷的人生……为宋朝的败灭而愁,为失往报国的机会而忧,为国为民决心赴难……低吟几句后便索纸提笔1会而就,写成了《夜宿高唐州》诗。诗云:

    早发东阿县,暮宿高唐州。

    哲人达机微,志士怀隐忧。

    山河已历历,天地空悠悠。

    孤馆1夜宿,北风吹白头。

    天明起程,还是北上。祥兴2年底,到达北京。元世祖或逼或劝,或刑或诱,历时3年,文天祥始终未屈,坚不降元。于元世祖元十9年(公元1283年)深秋就义。

高唐故事?

    文天祥1腔爱国鲜血化为碧水永照千秋。他在高唐扶植的那棵国槐便成了高唐人托付 对其思念的载体。天旱时有人浇水,春秋季有人施肥,再无人以其拴马,更无人摘叶折枝,在格外的照顾中根深叶茂地长了起来。每年的春节、清明更有不少人特意前来守着这棵树站1会儿。

    斗转星移,随着时间的流逝,槐树逐渐长大了,但人们对文天祥的思念却没因时空渐远而冷漠。专注的思念插上想象的翅膀,与转变的环境多次印证的结果往往出现奇迹:“古槐哭抽泣了”,“古槐永记救命之恩。为文天祥被害而屈、而悲、真能听到哭声。“

    原来,槐树东临两丈多深的排水沟头。此沟呈喇叭状向东扩展开来与天齐庙湾成为1体,向西逐渐缩小进进槐树下1个高宽各两米有余的砖砌拱形涵洞。涵洞在地下穿过北关大街直连东城门外北侧的护城河。这特殊的地形遇有东或北的风向时,空气由无遮拦的天齐庙湾水面吹向涵洞,气流由广路进进窄口,在涵洞口便发出响声,再加上洞内会声,便成嗡嗡哄哄的声响;遇有南、西风向时气流由护城河进涵洞,同样产生低闷的回声。这便是来自古槐树下的哭抽泣。此声常年存在,只因太低太弱不会轻易听到,只有与来自古槐树上的声音和2为1时才会听到。

    立冬之后,正是槐叶落光时,秋风吹过无叶的但是密集、多弯、硬抖的枝条时,便会发出比柳哨低沉、比松涛婉转的“呜呜唤唤”的低韵,这便是来自槐书之上的悲喊。与树下涵洞之声组成超低音合奏,便出现了万众齐咽之效果。

    清明之后,槐叶繁茂,有风擦过,叶子翻滚碰撞,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此声盖住了涵洞中发出的声音,所以清明槐树有叶之时,是不能听到“呜咽”之声的;天亮之后直至晚上,人和动物频繁,器物相撞、鸡喊狗喊、车磙马嘶、人际应答……声响鼎沸,压过了古槐上下发出的所有声音,所以白天是听不到古槐悲喊的。

    这便是人们传说的“风尘未掸救幼树、古槐有灵悼恩人”的故事。

                              

0
回帖

高唐故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