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宏:中国的电视购物为什么这么乱(转载)

4天前 (10-05 20:43)阅读1回复0
xxhh
xxh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351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7028
  • 回复0
楼主

电视购物,这些年来一直是鱼龙混杂,消费者很难心安。大概两个星期前,甚至有家电视购物商家宣布设立了200万的“先行赔付保证金”,寄存在北京市消协,可以由消协直接决定赔付给投诉的消费者。这种做法,对该企业自身来说,不失为一种突显自己的信誉、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的竞争手段。但是对整个行业形象来说,却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信号。一个行业,商家居然要先拍出一笔钱来准备随时赔给消费者,这就像餐馆要先准备好痢特灵,医院要先准备好花圈一样——说明这个行业真的是混乱到难以收拾的地步了。做生意做到这种境地,也够痛苦的。

  中国的电视购物行业为什么乱?我的答案是:都是中国的银行害的。这话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一点没有开玩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购物行业之所以比较可信,是因为几乎百分之百的交易都是用信用卡付款。而信用卡交易,只要消费者收到货品后有任何合理的异议,一个电话给自己的信用卡发卡银行,便可以止付。将来的事情,完全由银行和电视商家之间去解决,和消费者基本上没有关系了。理论上说,如果商家那边搞不定,银行便会替消费者买单。

  有人或许会不屑道:你这是食洋不化呢!中国人的素质低,如果中国的银行也像国外的银行一样,随随便便一个电话就可以对信用卡进行止付,那么中国人天天都会买了东西不付钱,银行很快就垮了!说这种话的人,首先是侮辱了中国人民的素质,其次也是侮辱了国外银行业的管理能力。所谓“信用”卡,核心是信用二字。在国外,发卡行对申请人的信用经历,的确是经过认真审核的。银行既然把卡发给了某个人,就的确说明它信任该人,信任这个人不会是那种买了30美元的东西也要设法赖账的——而绝大多数时候,银行都不会看走眼的。如果真的走眼了怎么办?很简单。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电视购物而无理地拒绝付款,头一两次银行会替你买单,但你很快会发现自己的信用记录急转直下,银行可以拒绝续期甚至取消你的信用额度,而且会影响到你今后各个方面的金融信用。

  另一方面,银行也并不担心电视购物商家会赖账。这个就更简单:凡是商家能够接受信用卡付款的,通常都和相关银行有各种各样的业务往来,银行可以有效地把关。如果一个商家不停地遭到消费者退货,银行就可能会取消它的信用卡交易账户。事实上,在美国,一个商家能够接受信用卡,通常也就说明它比较正规,因为它已经通过了银行的审核。

  可见,信用卡之所以具有“信用”,关键是银行在交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信用审核者”角色。它既保障了买家、也保障了卖家的信用。银行的自身特点——规模大,网点多,可用资金充裕,掌握大量金融信息资源——使得银行有能力承担这个角色,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格外努力。而买卖双方之所以心甘情愿来接受银行的审核和监督,愿意为此额外花钱(刷信用卡是另外收费的,而且国外信用卡的刷卡费率要明显高于国内的信用卡),正是因为通常的消费者和商家本身都没有银行这样的能力,不能有效地检查对方的信用。

  银行通过发放信用卡来承担上述信用审查角色,绝对是社会整体效率的一大改进。如果让买卖双方自己去互相审核信用,那么一万个买家和一万个卖家之间就有一万乘一万等于一亿种组合可能,最多要进行一亿次审核。有了银行中间人之后,最多只需审查一万加一万等于两万次了。

  中国的信用卡则完全没有上述功能。多年以前,我曾写过一篇《中国信用卡的美丽谎言》,就指出中国的信用卡不过是延期支付的借记卡而已。一晃五六年过去了,这个局面几乎没有改善。其根源,当然是因为中国的银行,一直没有足够的压力或动力,对自己目前依靠垄断地位轻松赢利的商业模式做出根本改变。个人授信系统已经谈了很多年了,如果真下决心哪怕天大的困难都已经克服了。可是实际上,中国的信用卡目前还是照常满天飞地乱发。由此导致的就是“信用”卡贬值,拿了卡实际上没有任何信用证明功能。一个简简单单的网站购物,信用卡往往都不接受。像发达国家那样,电话里报一个信用卡号就能完成交易,更是遥远的梦想。

  银行业的不作为,倒是在中国私营企业界催生了“支付宝”这种商业模式。支付宝实际上是一种交易托管账户,在国外通常是大额交易才会使用,而在中国国情下,却是阿里巴巴自己开发出来,为了支撑自己的小额网络交易的。目前已经有独立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对中国的电视购物行业来说,引入“支付宝”或类似的交易托管系统,或许是不得已情况下的一条出路。当然,前提是有关部门能明智地决策,不会突然发一个命令,把此类交易托管系统说成是“非法金融活动”,一棒子封杀。

吴向宏:中国的电视购物为什么这么乱(转载)

0
回帖

吴向宏:中国的电视购物为什么这么乱(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