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吼”出农村普惠金融的“大秦腔”

5小时前 (21:20:12)阅读1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322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6447
  • 回复0
楼主

本报记者 郭锦辉

徐春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怎样的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如何通过党建赋能、数字赋能,发挥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效能?近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毛亚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陕西农信的答案。

“党建+金融”释放稳经济强大能量

中国经济时报:陕西农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行“党建+金融”模式,取得的成效引人瞩目。请谈谈具体的措施和做法。

毛亚社:陕西农信推行“党建+金融”模式,从政策、机制、队伍等方面增强合力,支持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强化政策引导激励。今年初,我们印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六类客群,推动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助力产业振兴”“农村金融夯基”三大工程。稳经济大盘,我们制定31条金融服务具体措施,加强信贷投向指导,深化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改革,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引导信贷资源向普惠、涉农、绿色、科技等领域倾斜,通过增户扩面有效做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截至7月末,各项贷款余额4113亿元,较年初增加222亿元。2021年至今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3227亿元。

二是坚持党建共建,推动建档评级授信。借鉴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双基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信息优势与自身资金、产品、服务优势深度结合。从农户建档评级入手,通过对农户信息录入、信用评定动态管理,全省建档率77.74%,授信128万户1081亿元。从“信用村(镇)”建设着力,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全省已创建信用村3326个,信用镇170个。从个体工商户“增户扩面”加力,个体工商户建档44万户,授信36万户620亿元。

三是坚持党员带头,主动服务对接需求。实行“万名党员进万村,百家行社助万企”行动,实施名单制精准营销,依托网格化精准营销机制和7794名金融顾问,整理县域纳税百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级重点项目等七大类营销名单,主动上门走访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中国经济时报: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助企纾困,陕西农信采取了怎样的信贷服务策略?

毛亚社:我们坚持“特色产业+差别服务”理念,聚焦重点加大信贷支持。

一是延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四个不摘”要求,出台金融支持陕西革命老区县和重点帮扶县实施意见,组织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领域“回头看”,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累计向55个脱贫地区县投放贷款1132亿元,向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放贷款594亿元,累计投放脱贫人口贷款70亿元,其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7亿元,占全省同业总投放额的96%。

二是全力支持保障粮食安全。93家行社今年共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170亿元、“三夏”生产贷款78亿元、标准农田建设2.31亿元,支持农资保供企业和重点种子企业1.58亿元,累计为23万户客户下浮春耕备耕贷款利率,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212亿元,增速7.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7个百分点,有效支持了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

三是聚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探索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各行社因地制宜支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截至7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1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61亿元,增速分别达到10.87%和20.51%,民营企业贷款占比达到93.62%,位居金融同业首位。

四是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加大对一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小农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依托“乡村V贷”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授信,建立精准营销名单,当年累计向786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50亿元。

五是支持大众创业就业。连续14年与陕西省人社厅再就业服务中心合作,全力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资金需求,支持“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资金需求。率先与省人社厅创业担保贷款系统直连,实现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办理。仅今年上半年就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10亿元。

“数字+普惠”协同创新服务可感可得

中国经济时报: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向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陕西农信在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做了怎样的探索?

毛亚社: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化转型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陕西农信延续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发挥数字普惠贷款的高效便捷优势、金融服务的点多面广优势和金融产品的灵活多样优势,推动融资便利度不断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一是加速数据平台建设。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深入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专项职责,加快网点智能化转型,成立统一的运营中心和远程银行服务中心,开发手机银行乡村振兴版、微信银行乡村振兴服务专区,按照“政府部门牵头、省信用联社承建”的模式,全力推进陕西涉农信用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

二是拓展数字金融服务。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初步建成面向城区、县域及农村的“秦e贷”和“秦V贷”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体系,分类施策研发“市民e贷”“e农贷”“乡村V贷”“小V税贷”等8款专属产品,全面推进了农户贷款普惠化、小微贷款专业化、消费贷款场景化、小额贷款线上化转型。截至7月末,数字普惠贷款授信1825亿元、余额865亿元,其中,全自助、0人工干预的纯线上数字普惠贷款授信844亿元、余额661亿元。

三是丰富场景金融建设。将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缴费业务接入服务渠道,升级打造“陕西农信乡村振兴金融e站”综合化服务平台,以“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加强金融服务渠道建设,2392个物理网点覆盖全省各乡镇,11123个“金融e站”、15773个“双基联动”工作站及与之配套的各村惠民金融服务群覆盖全省各行政村(不含西安市),构建了一体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每年为超过500万农户提供便民服务。

“降费+让利”精准发力推进普惠金融

中国经济时报:陕西农信在贯彻减费让利政策、助力小微企业方面做了哪些实事?

毛亚社:一是延续做好延期还本付息。开通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受疫情影响严重、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及中小微企业、货车司机等市场主体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上半年,陕西农信共办理贷款延期86亿元,延期贷款余额161亿元,延期总量及余额均位居全省金融同业首位。

二是延续做好降费让利工作。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传导支农支小政策红利。上半年,运用再贷款资金139亿元,再贷款余额达到298亿元,新增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0.54个百分点,让中小微企业得到了更低成本的信贷资金。落实免收或减收手续费、管理费和年费等措施,累计降费554万元,自主降费项目累计降费2210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万户。

三是延续加强首贷金融服务。发挥93家“首贷金融服务中心”效能,使用“秦信融”平台数据,运用“信易贷”数据实施小微企业评级授信,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申贷成功率和首贷率。截至7月末,首贷率15.17%,小微“首贷”金融服务质效延续提升。

四是延续拓展业务合作。与省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对接机制,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农资保供稳价,推进“农资供应主渠道+农村金融主力军”合作服务能力提升。与省农担公司等开展银担业务合作,延续做大银担业务规模。与6个设区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陕西农信将始终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中心,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根本,担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使命,做好三秦百姓的专心银行、贴心银行、良心银行、放心银行。

0
回帖

倾情“吼”出农村普惠金融的“大秦腔”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