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水平的变化趋势?
受教育的改善反映了我国近十年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消除青年文盲等措施的积极成果 不断提高。
从年龄构成来看,近10年来,我国儿童人口增加,比例反弹。宁吉哲介绍,0-14岁儿童人口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例上升了1.35个百分点,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此外,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中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宁吉喆表达 ,辩证地看待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他认为,人口水平 随着人才红利的不断提高,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不仅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果,而且突出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培养等人口服务体系。人口老龄化不仅带来了挑战,也促进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消费。
“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60岁以上人口中,高中以上学历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2085万人。”宁吉哲补充道。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共14178万人,10年来仍保持低速增长。根据普查结果,目前全国人口中有21836万大学(大专以上)学历,高中(含中专)学历21300万;初中学历48716万,小学学历34965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就有8930人上升到15467人。
中外教育改革的历史?
(1) 中国古代教育
1.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立学校;提出"因材施教",提倡人的全面发展。
2. 汉代:创办太学,以太学为国家官办最高学府,各县国建地方学校;以儒学为官办学校的教学内容。
3. 隋唐以来: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儒学为主要考察内容。
4. 宋朝:王安石改革了学校教育制度。
(2) 现代中国教育
1. 以"洋务运动;中西用"创办新学校,派遣留学生指挥思想。
2. 提出戊戌变法"废8股",培养新型人才。
3. 甲午战争后,自费出国留学的趋势日益普及,日本成为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4. 清末(1905年),政府下令破除科举制度。
5. 新文化运动期间,蔡元培主管北京大学,摘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和学术氛围活跃。
6. 抗日战争期间,中东部高校内迁。
(3)中国现代教育
1.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完成教育转型,建立教育方针,开展"教改"实验。建立了大量的工科大学。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3.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大中学停止招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领导制度、教学制度和招生制度,造成了人才缺陷。
4.1977年恢复高考,形成社会"重学"之风。
5.改革开放后"3个面向" 和"科教兴国"战术、法治取得重大成果,国民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