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汉书下酒”这句话的由来
汉书下酒 苏舜钦字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外舅杜祁公家,每天晚上学习以喝一斗为主。使者密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击秦皇帝,误中副车”,抚掌道:“惜乎!不中!”遂满引了一大杯。再读一遍“良曰:‘始臣起下邈;与上会于留,今天以授陛下。又抚案说:“君臣相伴,其难如此。"重新举起一大杯。大笑着说:“有这样的酒,一斗不够多。”
【解说】
苏舜钦(1008~1048年),字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属四川),出生于开封。宋代文人、作家。早些年,他和他的兄舜元一起提倡古文。27岁的中进士,曾担任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等职务。后来罢职,住在苏州,做沧浪亭以自适。有《苏学士集》。传闻《宋史》442卷。
以书佐饮,既是古人饮酒不忘学习的优雅表现,又是古人饮酒不肆展的直率纯朴之风的体现。苏舜钦以书佐饮,为后人传出佳话,对后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陆游还曾以书佐饮,他的诗《雁翅峡口小酌》中写道:“欢呼,请以案上书。虽然云泊江渚,何异回到林庐。清代文人屈大均《吊雪庵和尚》一诗中还有“一叶离骚酒一杯”之句。清末曾做过礼部侍郎的宝廷也有诗说:“离骚少所喜,多年不温,姑姑做酒,绝胜菜陈。越读越豪,酒尽杯空存。”
汉书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写,主要描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年)共230年的历史事件,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
“汉书”编者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明”,“9岁可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因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所以,当时有不少人为它写续篇。根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余人,书名仍然叫《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3-54)对这些续集感到非常不满,于是“摘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和《后传》。 篇”。班彪去世后,年仅二十多岁的班固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亲的事业,完成这部接续《史记》的杰作——《史记后传》。就在班固开始编写《汉书》不久,永平5 年(公元62 2008年)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国史”。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关进京兆监狱,家里的书也被查了。他的弟弟班超担心自己受了委屈,难以自明,便上书,在汉明帝面前申说班固有述之意,地方官员也把他的稿子送到了朝廷。在了解了情况之后,汉明帝非常欣赏班固的才学,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兰台是汉代收藏书籍的地方。兰台的令史共有6名,秩6百石,掌管和校定书籍是其职责。
《汉书》出版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学者们争相背诵。《汉书》中最棘手的部分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和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是班昭在她哥哥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还是谦虚地给她哥哥班固起了名字。班昭的学问非常深刻,当时的大学生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挥,还跪在东看藏书阁外,听班昭的讲解!班昭年过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汉书》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100篇,后人分120篇。其记忆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最终王莽地皇四年(23年)。
在吸收《史记》成果的基础上,《汉书》纠偏补缺。比如补立《惠帝纪》,补叙当时有影响力的制度和法令。又增加了王陵、吴芮、通、伍被、贾山诸传,还将张骞的事迹从《卫将军骑行传》中提取出来,进行扩展,设立专传。另外,于贾谊、淞错、韩安国等传中,增加了不少诏令奏疏。在这些人中,比如贾谊的《治安策略》,淞错的《言兵事疏》和《募民移塞疏》尤为著名。对诏书、奏议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引用,成为汉书的一个重要特征。另外,边疆少数民族传播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与《史记》相比,《汉书》的风格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汉书》将《史记》的“本纪”省称为“纪”,“列传”省称为“传”,“书”改为“志”,取缔 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进传的“世家”。这一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