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地方的风铃出名
日本,在日本的诗歌中,风铃被称为“夏日的风情诗”。到了5月,日本各地气温上升,这时,不论乡村还是都市,人们大都喜欢在屋檐下或通风的走廊里挂1个小风铃。
普通的风铃像倒扣着的茶杯,里面吊1根小棒儿,小棒儿下端垂1截线,线上再系1叶被称为“短册”的细长纸片。
在郁闷焦躁的夏日,耳边都是嘈杂的吱吱蝉喊,只有微风吹来时,短册在风中团团转,带动小棒儿不断撞击风铃,清脆的丁当声,有时似黄莺喊啭,有时似乳燕低喃,在炎炎夏日听来,使人心旷神怡,暑热不知不觉减了几分。
到7月~8月末,风铃节被举行。从全国聚集几千个的风铃院内满满地吊着。登上风风铃摇曳的每次,凉快声音展开.
古来体力衰弱的夏天疫病时髦 ,在神社和寺院祓除不祥的祈求 繁盛地被举行。
据说说风铃凉快的音色给予灾难,来自(源于)佛教。
风铃节。北自北海道,南至冲绳,来自日本全国的风铃齐聚1堂,奏响了1首轻快之歌。其中有作为特色风铃的,只有在本届风铃节上才能到手的“达磨风铃”和“牡丹风铃”等稀奇的风铃品种。
达磨风铃是声音清脆的,中间高两侧低的铸件风铃和驱邪招福的达磨的结合之物。江户风铃因手工进行玻璃吹制形成而声名远扬,牡丹风铃则是在江户风铃上特殊描上绘画而成的。
风铃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人们认为,在可以听到铃声的领域内,邪魔鬼怪都不能近身。
在日本有1则民间传说,说的是明治末期,东京的京桥4周有个长长的陡坡,那里时有鬼怪出没,天黑后无人敢走。有1天,1个卖风铃的小贩回家迟了,经过这个荒山坡时,看到1个窈窕女子站在路边,长袖掩面,抽抽搭搭。于是小贩“娘子,为何哭抽泣?”询问再3,不见女子回答。小贩禁不住上前拽女子的衣袖。
女子缓缓转过身来,原来却是1张无嘴无鼻无眼光滑如蛋壳的脸。小贩吓得大喊1声拔腿就跑。身后背的风铃大响。那女子本要追赶,1听到铃声便倏地消失了。
风铃的丁丁当当声,单纯素朴缥缈,日本人认为,这正符合他们崇尚淡泊素雅的审美心理,在贵族间极为时髦 ,被称为“风琴”,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
当时,风铃价高难求,1般百姓可看而不可即。到了江户时代,制造工艺进取 ,可以大量生产,才在民间普及,成为夏日必不可少的时尚用品,也形成日本特有的铃铛文化。
现在,风铃花色品种层出不穷,有金银铜等金属制成的,有用石头陶器制造的,在靠近海边的地方还把贝壳串起来当作风铃。
普通的风铃是铁和玻璃的。最有名的当数“南部风铃”和“江户风铃”。南部风铃因用南部地方出产的铁制造而得名,声音轻柔悠长,余韵隽永。江户风铃是玻璃制成的,因江户时期大量生产而得名。
现在,日本人悬挂的多是这种玻璃风铃。在江户风铃内侧,大多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下坠短册,上题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