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1天前 (02-24 23:48)阅读2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4342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6854
  • 回复0
楼主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不到位的监管政策催生了弄虚作假的风气,打造名师过于形式主义。

在胡红梅事件中,如果仅仅归结为她个人的贪婪和急功近利,我觉得是不全面也是不深刻的。一颗贪婪果实的形成离不开它生长的土壤和环境。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职称的评定和名师的打造,很多流于形式,缺乏有力的监管力度,给弄虚作假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环境。

在教育领域工作的同仁们应该都知道,评职称需要各种论文、课题,前两年还要听关于继续教育的网课。但是作为一线老师,每天被教学工作逼得焦头烂额,再让抽出大部分时间来搞科研是明显不现实的。但是为了职称,几乎大部分老师都是花钱去买或者请人代笔,也有一大部分就像胡老师这样抄袭。

而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很多资料也是流于形式,只检查数量而不看质量。包括听继续教育的网课,听够了课时,自己通过了网上的考试(附带答案),这项考核标准就算通过。

而这几年的打造名师活动,基本上是集合整个教研组的力量备课,反复磨课:上美人,讲美文。这样的名师能够代表个人的实力和能力吗?当能力达不到的时候怎么办?只能靠抄袭和作假了。

因此我认为监管力度不够,论文的审核和职称的评定,包括名师的打造,很多是形式主义,这是胡红梅这样的名师产生的内在原因。即使没有胡红梅,肯定还有张红梅,李红梅。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将职称和荣誉的评定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监管力度,取消不必要的名师打造活动。

其实职称中的很多要求和老师实际工作并不挂钩,也不能切实考核老师的实际能力。完全可以把其中流于形式的部分去掉,给更多兢兢业业的老师以机会。

对于各学校轰轰烈烈打造名师的活动应该喊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不如让老师们把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教学上。

同时对职称把评定、荣誉的颁发包括论文的书写和发表,一定要加强监管力度,从质量上来考核,而不是从数量上来达标。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机构和个人欲严惩以儆效尤。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总结:可以说胡红梅的事情和去年翟天临论文抄袭事件一样,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学术打假的关注。我觉得只有铲除滋生的土壤,加强监管的力度,才能杜绝这样的现象再次发生。

0
回帖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