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叛逆期,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非常值得全社会的家长去思考。因为,家长和孩子沟通中,特别是家长与初中生的孩子沟通普遍不畅。家长普遍抱怨,孩子上了初中就变了,家长说啥也不听了,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将此归结为,孩子‘’叛逆期‘’到了。言外之意,孩子到了“管不了的时期”了,这句话也成了众多家长的“开脱词”。 家长应该怎样与初中生的孩子沟通? 一、首先,家长要重新认识“叛逆期” 这个概念。我认为,“叛逆期”是中国大部分家长,强加与孩子的一个极其荒谬的理念。试想,如果让初中的孩子们说话,孩子们是不会承认自己有“叛逆期”的。如果,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是“叛逆期”的孩子去看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是已经被无数个家庭、无数次证明的一个现实。这也是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的痛点,这更是大部分家长的“难点”。本来不是“叛逆期”的孩子,家长非要把孩子看作是“叛逆期”,这是造成家长和初中生的孩子沟通不了的根源。 前边我说到,叛逆期是中国家长,强加于中国孩子的一个积极荒谬的理念。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实中,随着孩子的发育和成长,特别是孩子大脑的发育和逐渐的成熟。孩子对外部世界逐渐有了独立的认知和独立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当孩子十二岁时,也就是家长发现的“上初中时”。实际上,孩子在上初中前的一二年,甚至更早一点,这种现象就逐渐出现了。只不过是家长感觉不明显,甚至是根本没有感觉。这非常遗憾!家长回想一下,孩子在三四岁时,是家长领着孩子认知世界。那个时候,你告诉他啥。就是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五六岁时,孩子会经常说“你骗我”!“你逗我玩呢”!这是孩子大脑不断成熟,判断力提升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从“家长告诉”向“自己独立认知”转变,只不过是到了十二岁,孩子大脑的发育基本成熟,“独立认知”的能力已经形成。这就是家长普遍反映的“孩子有主意了”!“他不听我的了”,“他敢和我顶嘴了”!“我说话不好使了”,“叛逆期到了”。 ‘’ 叛逆期‘’的概念由此‘’推导‘’而来。在我们大部分家长的理念中,“听家长的话孩子,才是好孩子”。当孩子大脑成熟时,对外界世界不再只依赖于家长告诉时,家长应该高兴,这是孩子大脑逐渐成熟的标志、这是值得大张旗鼓庆幸的事,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家长,不懂的孩子大脑不断成熟和孩子认知世界的独立性逐渐完善的常识。家长不懂得,此时已经到了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认知世界的阶段。可是,家长还执着地停留在“领着孩子认知世界的初始阶段”。我们家长的认知落后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惧怕孩子的所谓的“叛逆期”,反而把孩子与家长的不同见解,孩子与家长的争辩,认为是“不听话”、“犟嘴”、“你小孩懂个啥”?“你叛逆期到了”。 家长,无法正确的与孩子沟通、不能正确认识成长变化中的孩子、不会准确地看待孩子的成熟,更不会从家长自身找原因,把一切问题的原因都推向孩子,“孩子叛逆期到了”。家长为自己的“错误”和“无能”,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开脱词,“孩子叛逆期到了”、“不是我无能”,这是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的做法。 我和很多家长交流过我的看法,大家都能接受我的看法。家长有这样的感觉,自从认为孩子没有“叛逆期”后,当孩子做出不同的见解时,家长从心里觉得孩子成长了,孩子真可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家长和孩子都很轻松。 相反,如果家长认为自己在和一个“叛逆期”的孩子沟通和相处,那就很难逃脱,双方戒备、双方猜疑、双方顶牛和相互埋怨的结果。 二、家长应当以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身份和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以“我是你家长,你必须听我的”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和孩子沟通。沟通双方是朋友关系、平等关系;沟通双方(特别是家长)的心态应是平和的;沟通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特别是家长,应让孩子多说话,家长要多听少说。通过孩子的话语,家长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家长和孩子沟通要讲究技巧。 虽然沟通双方的身份是平等的,但家长是主场。家长要有预案,要事先设计好沟通的时间、地点和主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顺时,可将沟通的事往后拖一拖。每次沟通的主题要突出,每次沟通的时间不可太长(半小时为好)。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家长要始终掌握沟通的主题、掌握时间、把握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四、家长和孩子沟通要真诚。真诚才能打动对方。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真诚;家长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平等交流;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非常认真的、郑重其事的。 孩子真心地把家长当成完全可以信任的知心朋友,这一切需要家长多站立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多的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沟通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 家长和孩子沟通是家长的必修课。沟通需要技巧。沟通的技巧需要学习,家长要老老实实地学习与自己孩子沟通的技巧,不断地提升与孩子沟通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