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论语》中的“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1天前 (03-04 10:46)阅读2回复0
xxhh
xxh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4369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7390
  • 回复0
楼主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怎么理解?

怎么理解《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出处自《论语》阳货篇,只有一句话,没有上下文。

说起来,孔老爷子说话真的很简洁全面,这让我这辈子的弟子猜到了。幸运的是,孟老爷子也说了类似的话,似乎可以窥见他的意思。

《孟子•在《尽心下》中说:“阉然媚于世,是乡原也。”

这就更清楚了。两位圣人对乡愿的理解集中在“媚于世人”或者说是第一只鼠的两端,模棱两可的一代。

《论语·子路》:“子贡问:‘村民都好,怎么样?’子说:‘不可能。’‘村民都是邪恶的,为什么?’子说:‘不可能,不如村民的善良好,不善者的恶。’"

这段对话可以作为旁证,孔老爷子喜欢善恶两分,大道直行,有责任有立场的君子,所以才会说“乡愿是德之贼”。

但有趣的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孔先生把“愿望”和“乡村”放在一起。他认为乡下有更多这样的人吗?哈哈哈!

说实话,这种没有立场的老好人,不仅乡村多,城市也多,甚至朝廷的大臣比例可能更高。

怎么理解《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武则天时期,朝中有大臣的名字很有意思,叫苏味道。苏的味道是个神童,历史上称之为9岁能文,20岁时举进士。武后朝官至与凤阁鸾台平章事,排名第一的相位《新唐书》,娶名将裴行俭女人为妻,也算光宗耀祖。

但也许是因为武后朝的政治斗争过于险恶,朝中根基不明的苏味是典型的老好人,谁也不得罪。

他最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是:"做事不愿意决定明白,如果有错误就必须贻祸谴责,但模棱两可就可以了"。因为有事没事就模棱两可,被戏称为“苏模棱”,成语“模棱两可”也源于此。。。。

然而,模棱两可并没有保留他的职位。他首先被贬为坊州刺史,然后被贬为眉州长史。因此,一个孩子留在眉州,成为苏东坡的祖先。如果这次没有贬义,苏东坡就是我们河北人!

事实上,孔子并不反对农村人,甚至不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诚实,不招人,不惹麻烦,也不会引起孔子用“德贼”这个词来形容。

孔子真正反感的是"窃据有德之地"人尸素食,凡事都没有立场,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频频举手点头。这就是孔子不喜欢缺乏道德的人。至于普通人,他们可能无法进入孔子的眼睛。

独立思考,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读行”,期待您的关注。

0
回帖

怎样理解《论语》中的“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