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叫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教书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_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9分钟前阅读2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4384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7686
  • 回复0
楼主

请问什么叫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教书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教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育人就是:顺应秉性因人施教;

教育就该是:教书+育人。

教育的目的:启迪开拓,是让下一代更优秀,在人生道路中,将能力发挥到极致,体现孩子的最大人生价值。

孩子们有的是千里马驹,有的是蓝天雏鹰,有的是大洋之鲸,还有未来的领袖。教育决不能把孩子变成同一模式。这等于是要鱼学会爬树,要鹰学会游泳……,还美其名是全面发展。

是苹果你就可劲的甜,是柠檬你就使劲的酸。把孩子的秉性变成能力,才是孩子能够拥有的最大能力。

教书育人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为家庭培养接班人,承担起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祖国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大道之行,努力奋斗,团结就是力量,共同努力,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字仲任,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唯物论者,思想家。

王充的的哲学思想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天地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

2、天不能故生人。

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3、神灭无鬼。

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认为人死犹如火灭,火灭为何还能有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

4、今胜于古

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他认为汉比过去进步,汉在"百代之上",因为汉在"百代"之后。这种见解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其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的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哲学思想著作。

王充的无神论思想,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他死后,都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异端”,受到冷遇、攻击和禁锢。由于王充的思想直刺汉儒神学,所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充的经典语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请问什么叫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教书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_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请问什么叫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教书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_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请问什么叫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教书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_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其中的精华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衡》当中。

王充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即文人、鸿儒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形成强烈的学术民主思想。解放旧的思想观念,破除传统守旧的教育权威,在当时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文人:知识渊博,融会贯通。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政治上提出批评指正。为日后成为优秀的行政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鸿儒: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不受前人的思想所约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的知识。其明显的特征是“精思若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学术人才,是文化学者中的最高级别。

王充认为儒家学术有益于政治,诸子百家的学术同样要学以致用。善于学习的人,“其于道术,无所不绝”。知识越广博,思考得越深入,他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从政的能力也就越强。读书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实践出真知。

学知与闻见:圣人的“独见之明,独听之聪”,都是在实践经验中所得。圣人的预见能力并不是“不学自知,不问自晓”,而是在实践中的积累比常人更为丰富,有着更为准确的经验和知识。

思考与求是:王充强调“以心原物”,是通过经验和知识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一因素。通过闻见与学问,推知事物的依据,再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决定。

问难与距师:要求得真才实学,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理。“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不崇拜古代圣贤的思想权威,对于孔孟的言行如有自相矛盾,也敢于提出质疑和否定。

王充提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激发学习的思维,通过激烈的辩论,以启发双方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对原有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从而推陈出新。

王充强调环境与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学而知之”。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重视活学活用的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信师是古”,提倡“问难探索”的学风。对后来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无神论著作,以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追求真理,明白是非。因直指官方神学化的儒学,公开抨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灵怪异”,而被列为禁书,不得留传,直到东汉灭亡,才重见天日。此时的王充已过百余年

0
回帖

请问什么叫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教书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_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