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景点有哪些特色,能否介绍给网友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截止目前,旅游时我去过最爽的地方是大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那是一次误打误撞的旅行:2019年8月周末的一天,凌晨4点,我像往常一样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出发,计划去探索呼和浩特市北部大青山山脉中一个名叫“小井沟”的景点,到达小井沟才知道,由于年初山里着了两把火,政府非常紧张,加强了山林防火防护,很多上山路口都设立了防火检查站,专人看护,禁止通行。我失望之际,只能沿着水泥大路漫无目的往前骑。大概骑了两小时左右,发现路边有一条小土路,蜿蜒向上,我不甘心没看到新风景就回家,一咬牙推着车子就沿着土路往上爬。这一爬,爬出了我从没见到的美景……
我的捷安特旅行车算上负载总重超过30公斤,推着车子撅死砍活沿着土路爬上小山,发现连接到了一条小水泥路上,沿着水泥路一直向大山深处骑行,一会谷底,一会山顶,最低海拔800多米,最高海拔1966米。先后翻越三座1900米以上的山峰,每次都绝望的想返回,最后都不甘心咬牙坚持下来。路上看见一些牌子“大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大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都不明白啥意思,也没啥风景啊?!结果当我花费5个小时,翻过第三座山峰时,眼前景色豁然开朗,我感到一切都值得。
大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距离市区70公里,人迹罕至,空灵寂静,只有虫鸣鸟语,只有绿树花香。我疲惫的身心忽然之间进入了沉静,大自然的美鬼斧神工。我流连忘返,最后从一个小村子的小路穿出山脉。凌晨四点出门,晚上12点到家,一夜兴奋的没有睡。
强烈向大家推荐,完全免费。谢谢大家阅览,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不多说了,看图片吧,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加工。
我的家乡在湖南永州江永县。
虽然是小县城,但是可圈可点的景点还是有那么几个:女书园、上甘棠、千家峒、勾蓝瑶。还有静待开发的燕子山,小古源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景点都有哪些特色:
1.女书园:女性文字,千古一绝,展示江永上江圩女书的传承史,女书的书写,以及女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上甘棠:对江永县制的考究有重大意义,江永在西汉时期已经设置县制,称为谢沐县,而且谢沐县衙旧址就在上甘棠,上甘棠人杰地灵,历朝历代出现很多文武官员,这对于一个村落来说也是极为罕见的。
3.千家峒:不但有旖旎秀丽的瀑布风光,还有古战场,因为这里是举世公认的瑶族祖先聚居地,这里有盘王广场,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瑶胞回来祭拜。到时可以领略浓厚的瑶族文化。
4.勾蓝瑶:勾蓝瑶、扶灵瑶、清溪瑶、古调瑶合称江永“四大民瑶”。勾蓝瑶有着保存最完整的瑶族祖居。这里的瑶族风俗“洗泥节”和“勾郎配”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以上就是我的家乡—江永景点的特色,欢迎大家来做客!
陕西略阳都有哪些历史人物
略阳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简要介绍如下:
李翕(生卒不详),字伯都,出身于官宦家庭,东汉汉阳郡阿阳(今甘肃静宁)人。少年时在皇宫中值宿警卫,20岁时执掌“典城”,他“天资明敏,敦诗悦礼”。后来,到渑池担任县令,主持修建了当时有名的险路崤山之道,为渑池通往关中打通了道路。建宁三年,李翕任武都郡太守,到任以后,了解到本郡西峡道是通往梁州、益州(今四川)的重要通道,但这里地势险绝,行走十分不便。于是主持重修了这条险道,道路修成后,人们作颂刻石,颂其德政,镌刻了摩崖石碑《西狭颂》。建宁四年(171年)又主持在略阳徐家坪镇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兴修郙阁栈道,凿石架木,建析里桥,以济过往行人。建宁五年,郙阁栈道、栈桥修成。韩信(约前231~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楚汉相争时,刘邦拜韩信为帅,欲兵出关中,以争天下。韩信使部下明修(褒斜)栈道惑敌,实兵出陈仓,一举而定三秦。为楚汉争霸汉中的最终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年,韩信兵出陈仓(道),就是从汉中出发,经略阳故道北上凤州,出陈仓,演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揭开楚汉相争序幕的。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蜀汉后期,荆州失守,国力衰微,从东南向中原发展的机会丧失,诸葛亮把发展方向确定在向陇右一带发展(要借重于陇右少数民族的力量和陇地战略地位),稳扎稳打,在此基础上,拿下关中八百里秦川,然后北伐中原,因此,发动“六出祁山”,实际上是五次北伐,其中四次经故道出祁山,一次经褒斜道出郿县。四次北伐多经略阳故道,特别是第三次北伐,沿略阳故道北上,一举拿下武都、阴平两郡,在略阳设置了武兴督,陇西纳入蜀汉版图。
当时,蜀汉北伐、曹魏谋取蜀汉,略阳(古兴州)地理不亚于大散关(凤县)、街亭(甘肃秦安县)、古阳平关(勉县水磨湾)。
陈式(生卒不详),三国时蜀汉大将,刘备军中重要的基层指挥官,后期成长为高级将领,军中地位低于魏延、吴班、高翔。在诸葛亮的军事指挥下有过攻克魏国武都、阴平两郡的辉煌战绩。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蜀汉)建兴七年(229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之后,于今略阳县城高台筑城,设武兴(督),以为控制武都、阴平二郡的战略关键,略阳民间自古有“诸葛亮一夜筑高台”之传说,其说即源于此。
杨文弘(?~479年),清水氐人,杨保显次子。478年2月,继承王兄杨文度王位,迁都武兴(今陕西略阳县),向北魏称臣,建立武兴国。为武兴政权的第一任君主。479年,遭暗杀身亡。其位传子杨集始,最后至杨绍先为北魏俘虏,此为武兴国前期,共28年。
武则天(624~705年),字“曌”,山西文水人。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贞观十一年(637年)入宫为才人。永徽六年(655年)立为皇后,与高宗“二圣临朝”。唐中宗、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年),行“垂帘听政”。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年),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一代女皇武则天入宫前(时为利州都督千金小姐),曾上溯嘉陵江路过略阳,游览灵岩寺,看见石窟内天然石柱凌空出世,突发奇想,遂自造“”(撑支天地)四个只有自己才识得的怪异文宇,镌刻于壁,至今犹有遗迹可寻。
唐玄宗(685~762年)李隆基,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的伟大皇帝。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避乱,一行人马,沿故道从长安逃往蜀中成都,曾驻跸古兴州长举县青泥驿、接官亭。
唐玄宗此行,在略阳还留下了《唐玄宗与欢喜岭》的传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逃走,为躲避叛军截击,循故道入蜀。自马嵬坡杨贵妃赐缢,玄宗郁郁寡欢。行至青泥岭几经滂沱大雨,更加沮丧。当跋涉到山顶,云开日出,山水迥异。玄宗突然龙颜大悦,又说又笑。随从也跟着大笑起来,后人们把青泥岭称“欢喜岭”。据说,在玄宗驻脚之处曾立了一碑,正面记载着这段史实,碑阴刻有李白《蜀道难》一诗,清朝年间散失。
《唐玄宗与欢喜岭》传说曾被收录进《古今交通拾趣》(《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出版)一书中,成为我国古代交通史话之一。
吴道子(约680~759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唐天宝年间(742—755年),画圣吴道子奉旨入蜀,搜写嘉陵胜景,沿故道一路南下。曾在略阳江镇、灵岩寺等处写生,并在灵岩寺留诗。回京后,唐玄宗命其在大同殿壁上绘画。吴道子凝神挥笔,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玄宗啧啧称赞。
由于画圣吴道子的声名之大及人们对他的崇拜,后人还把出自略(阳)、徽(县)一带嘉陵江边的“墨色石”(当地人称“五花石”)同他联系到了一起,演义出了一个神奇的传说,传:吴道子在略阳白水江写生时,发现此地山幽林秀,无一处不宜入画,却深感自己笔拙,数易其稿,终难传神,赌气将颜料泼洒江边石上,从此嘉陵江沿岸多“墨色石”。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诗仙”“谪仙”,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徙,由故道经青泥岭接金牛道入蜀至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后作不朽名篇《蜀道难》。
李白在他千古绝唱的《蜀道难》中,对当年青泥岭青泥道景况作了逼真写照,诗曰:“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冰崖转石万壑雷。”这段对青泥岭青泥道路段的描写,足见李白对经行故道略阳段青泥岭印象之深刻。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为避战乱,携家流亡,从关中往陇南同谷投亲不成,又去往成都靠友,一路风尘仆仆、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沿途(正好是一条完整的故道经行图)写下了26首流传千古的纪行诗。
途中,杜甫一家,翻越青泥岭后,经九中金、出白石沟到略阳(古兴州城),后过略阳城经接官亭过麻柳铺、庙坝,到大安,直入金牛道,翻越五丁关,奔四川。经青泥岭时有《泥功山》《水会渡》诗。经接官亭飞仙岭时作《飞仙阁》诗。明代巨儒方孝儒曾沿杜甫入蜀之路寻访考察,并比对杜甫沿途所写的诗歌依景作诗,看到这首《飞仙阁》和对应的景观时,自叹不如子美之才,只好搁笔不做。
严砺(?~809年),震之宗人也。性轻躁,多奸谋,以便佞在军,历职至山南东道节度都虞侯、兴州刺史、兼监察御史。唐德宗贞元十七至二十一年(801——805年)的五年间,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州刺史,为改善自兴州长举(今陕西略阳)至成州(今甘肃成县)西界的军粮运输条件,加强边防,调用军币军力疏浚了嘉陵江通往成州西界的青泥河道。永贞元年(805年)四月,严砺因“刊山导江”之功,进爵为礼部尚书,兴州官民密以其“刊山导江之事,愿刻岩石”,并嘱托散文大家柳宗元作《兴州江运记》,以颂其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时任监察御史,因严砺主持疏通嘉陵江支流水运之事,亲笔撰写了著名的《兴州江运记》,以褒扬其功。心爽神怡。那时,白水路已开通,文同应是从青泥岭下绕过,行路的条件大变,旅人的心情就截然不同。
史斌(?~1128年),南宋初年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籍贯、字号均不详。原为宋江部将,随宋江降宋。史斌是小说《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人物原型。宋江起义失败五年后,史斌再度起义,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率义军攻克兴州,在兴州登基称帝。后挥师东进,欲克兴元府,城中宋军坚守难克。乃率师入蜀,在剑门又为邵伯温所阻,遂率兵进关中,入据长安,南宋朝野为之震动。建炎三年(1129年)冬,吴玠帅兵围剿,史斌退至鸣犊镇(长安东南)被围,俘而杀之。
吴玠(1093~1139年),字晋卿,德顺郡陇干(今甘肃静宁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建炎二年(1128年),因青溪岭大破金兵,升任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三年冬,因镇压史斌义军升任忠州刺史。时值金军大举南侵,宣抚处置使张浚巡视关陕防务,刘子羽向张浚举荐吴玠兄弟,得张浚赏识被破格提升为统制。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春,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不久又升任秦凤副总管,并兼任凤翔府知府。绍兴元年(1131年)大败金人于和尚原,又击退于箭笤关。前后授任明州观察使,镇西节度使。二年,朝廷任命吴玠兼任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兵马。三年正月,金人攻占金州。二月,撒离喝率军直取洋汉等地,驻守饶凤关的宋军败退,吴玠率部退守西县,后由西县返回仙人关修筑寨垒驻守。吴玠再升任检校少保,兼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绍兴四年(1134年)仙人关宋金之战,吴玠、吴璘帅军大破金国完颜兀术十三万铁骑,创下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粉碎了金兵企图沿嘉陵江南下突破蜀口再染指临安的计划。因仙人关大捷功绩,吴玠被拜为检校太尉、奉宁军节度使、川陕宣抚副使。绍兴六年(1136年)10月,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并在兴州城修建了有羌族建筑风格的江神庙,也称吴王庙、王爷庙,至今保存完好。绍兴九年(1139),吴玠因功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升任四川宣抚使,管辖陕西、阶、成等州。吴玠在仙人关驻军镇守十多年,金人知玠终不可犯,只好望蜀兴叹,从此不敢轻举妄动。
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于仙人关,年47岁,赠少师,谥武安。后立碑安葬于河池县(今徽县)城北吴山。宋孝宗时,追封为涪王。吴璘、吴挺仍率西路大军把守仙人关与成州、兴州一带。吴玠、吴璘、吴挺三代人契仙人关、吴王城守陇保蜀六十余年,为保南宋半壁江山立下盖世奇功。
吴璘(1102~1167年),吴玠弟,字唐卿,南宋抗金名将。随兄征战,屡立功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和尚原之战后,提升为统制,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掌管和尚原兵马。绍兴三年,因功升任荣州防御使,兼秦州知州,统辖阶、文等州。绍兴四年,与兄吴玠战于仙人关,大败金兵,因功升任都统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秦州知州、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十四年,任利州西路安抚使治兴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自江淮西连秦陇,大举入侵。时璘病甚,乘肩舆(滑杆)上杀金坪,驻军青野原(今凤县黄牛堡以南),增调内郡兵力,授以方略,分道前进,增援黄牛堡(今凤县东北30公里),大破金兵,迫使金兵退保凤翔。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璘入朝,晋升为太傅,封新安郡王,仍任宣抚使、兴元知府。璘至兴元(汉中),修褒城古堰,溉田数千顷。
郝明德(1932~1950) 山西省宁武县伙家村人。1950年6月2日,掩护王润民安全转移时中弹牺牲,葬南山塔下。同年,被略阳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了解略阳历史人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