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客户的小礼品有哪些推荐的
可以去 一线礼品店 看看,那里有很多创意高档的礼品(各种品牌笔和时尚钥匙扣等),而且可以免费在各种礼品上刻字,雕刻公司名称、宣传语、祝福语等文字和logo, 很有创意,也很实用哦, 特别适合用于高级行政、商务馈赠、恩师纪念、爱意表达、生日
不要小看了关系一般的普通客户,商场上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每一个关系一般的普通客户发展成至亲至爱的合作伙伴。把每一个普通客户当做大客户来对待,给予应有的礼貌和尊重,这才是你成功的关键。
可以定制实用礼物
定制一款有创意又比较实用的礼物,可以将你公司的logo制作在上面,既有新意又是免费的广告,在潜移默化中就给客户留下印象,碰到适合合作的商机可能第一个就会想到你。
旅游年票如何盈利
一年逛了189次景区,却只花了200元。2017年,武汉一位女性市民靠一张旅游年卡,收获了这样的生活乐趣,全省至今无人打破她的用卡频率。
旅游年卡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旅游产品,卡内含多个景区,以低于所含景区票价总额的价格发售,游客可在规定时间内,无限次畅游这些景区。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旅游年卡达近20种。
这背后,是一个正在急速增长的市场。
一张卡片,多方受益
去年用卡频率最高的游客来自武汉,是一位姓杨的先生,一年去了71次景区;凭卡免费游玩最受欢迎的景区,是东湖海洋世界;购卡女性游客多于男性游客,26岁到45岁、55岁到6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游客最多。
1月21日,在武汉三和融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数据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发售了湖北旅游年卡、武汉旅游年卡、利川旅游年卡等12种旅游卡。
一张小小的旅游年卡,把景区、游客、年卡运营公司及主管部门连接在一起。据介绍,部分旅游卡是福利性质,由政府主导,交给运营公司以PPP的方式操作。“我们认为这种模式能实现多方共赢。”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以武汉旅游年卡为例,花200元就能畅游44家景区,这些景区门票总价超过3100元,包括黄鹤楼等武汉市所有5A景区以及大部分4A景区,颇受旅游爱好者欢迎。自发卡以来,每年以150%的速度增长,去年售卡近40万张。
景区也越来越欢迎这样的模式。旅游年卡为黄鹤楼景区带来了1000万元的门票收入,因旅游卡带来500万元以上门票收入的景区有5家。
而作为惠民工程,部分福利型的旅游年卡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黄陂旅游年卡对所有黄陂人免费发放,去年发行了36.5万张,当地政府对此给予了补贴。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认为,黄陂推出免费旅游在全国具有积极示范作用,是全域旅游积极发展的一个方向。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旅游卡让游客得了实惠,释放了旅游事业发展红利,让居民更有获得感;能吸引更多游客来进行二次消费,盘活当地旅游景区,推动区域内全域旅游的发展;同时,这也倒逼景区摆脱门票经济,转型升级。
良莠不齐,全域旅游有待挖掘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省发行120万张旅游卡,营收约2.4亿元,潜在的市场不可估量。
然而,有的旅游年卡实在是“鸡肋”,包含的景区大多都是些不知名的。“不想去。”有游客这样吐槽。
部分旅游卡“含金量”不高,引发游客不满。业内人士称,运营旅游年卡的公司中全国仅有两成盈利,每年都有公司进入和退出。
“这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没有好的景区加入,游客不买账;发卡数量不高,分成不高,又无法吸引好的景区,于是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为继。”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龚箭说,一些有名的旅游景点多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往往认为无需通过旅游卡来增加游客量。
年卡定价和利益分配,是决定一张旅游卡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因素。
定价要经过科学测算,不能太低或太高。低了,无法保证景区单次接待成本价,好景区失去兴趣;高了,难以吸引游客购买。
“最重要的是,旅游年卡是为景区带来增量,不和旅行社、电商等带来的客源重叠,这样才能吸引高品质景区加入。因此,我们多半都是发售区域内的旅游卡,吸引本地人玩本地景区。”武汉三和融通负责人说,比如黄鹤楼,70元一张的门票,去的武汉人不多,但若是用旅游卡,你可能就会进去看看,这就是增量,虽然通过旅游年卡得到的单张门票收益比旅行社的少,但若量上去了,还是会给景区带来很大收益。这也是至今没有全国通用旅游年卡的原因。
而利益分配更是一场博弈。
业内人士称,有些年卡运营公司难以生存下去,是因为利益分配比较简单,吸引客人多的景区就会不太满意。还有些发卡公司,一味希望景区“体现社会责任”,而自家公司则分得更多利益,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武汉三和融通负责人说:“技术的投入很重要,实时掌握各项数据,如入园次数等,才能更好地公平分配。因此,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平台,并与支付宝深度合作,共享他们的大数据。”
目前,该公司已向四川、南通、厦门等地输出技术和运营模式。
龚箭认为,旅游卡基本是针对当地居民,初衷就是让游客高频次进行中短途的低成本旅游,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人口基数大的区域往往运营得比较好。而那些人口基数少的地区,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增强福利属性,由政府买单,比如黄陂旅游年卡;二是可考虑将旅游卡与营销结合,扩大当地的旅游影响力,比如利川旅游年卡,除了当地居民,也定量向武汉、四川、南京等客源地发行。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优化旅游年卡的定位及运营模式,将“本地人游本地景区”作为主打方向,不仅可以成为推进全域旅游的突破口,也可找到一条多方共赢、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的吴江洲在《旅游年票发行商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文中透露:当前,我国旅游年票经营模式可以由“政府主导,企业发行,景区参与,商户加盟。”这十六个字来概括。由于我国很多景点的经营和所有权尚属于国家,所以作为一种区域旅游目的地营销手段的旅游年票,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政府毕竟是行政机构,对于旅游年票只能说是起到一个主导方向和协调矛盾的作用。将真正的发行工作交给有一定运作经验的企业来做,会更为适合。因为作为局外人的企业,可以运用其专业的方法,以很高的效率来运作旅游年票的发行工作。这便是企业运作发行的优势。
也就是说,旅游年票的大部分销售是分出去的,而作为主管部门只是起到整合旅游景区资源的作用,拿陕西来说,陕西旅游年票的主管单位是"陕西旅游年票发行办公室",按照公开报道显示,锦绣江山全国旅游年票已连续发行十年,经所有年票景区联合授权,由各地成立的年票办公室经办,是一项政府主导、景区让利、百姓受惠的民心工程。
但实际上,民心工程也有可能实现盈利的,年票销售的直接收入自然是最直观的,但是要记住,年票也是有成本的,即:只要用户到达景区,使用年票免票,年票办就要支付给旅游景区一定的费用,当然了,这个费用相比起景区门票的正常价格来,就要低得多了。不过,实际如何具体结算,或者到底是以单个用户结算,还是以达到一定数量以上的用户结算,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那这样结算的话,旅游年票不是越卖越亏了嘛?
实际上,真正计算的话,去同一个景区的人越多,年票办给景区的结算就越多,成本就越高,如果所的用户都去了所有的景区的话,旅游年票这个事情是必亏无疑。
但是,办理过旅游年票的人,仔细想想,你买来的年票,一年当中真正使用的有几回?事实就是,你不可能一年当中逛遍800多家景区,即使经济允许,时间也不可能允许。
比如:一个省有10万人购买了旅游年票,按单价100元每人计算,总销售价格就是1000万元,那么其中:
有20%的人去了很多景区,这20%的人按成本计算是亏损的。人均亏200,就是400万元。
有20%的人去了几个景区,这20%的人按成本计算是持平的。盈亏平衡。
另外有50%的人只去了1,2个景区,这50%的人按成本计算是盈利的。人均成本50,就是250万元。
另外有10%的人一次也没用过年票,这10%的人按成本计算是盈利的。人均挣100,就是100万元。
总盈利:1000-400-250=350万元。
所以,虽然有40%的人用年票重复消费了,而且成本是亏的,但是,另外60%的人其实都是盈利的,从总账上来算,旅游年票是不太可能亏损的。
所以,关于“旅游年票盈利模式”结论就很明显了:
1、旅游年票沉默用户和不活跃用户占大多数,给景区的结算成本实际上是很低的。
2、少部分受欢迎的景区承担了绝大部分路远、不太受欢迎景区的接待量,当接待量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也等于是享受了超值的团购价,这也就间接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3、用户基数达到一定量级的时候,旅游年票是有可能给参与景区带来庞大客流量的,如果全中国人人一张旅游年票,估计每个旅游景区都要被挤爆了。
当然,以上都是笔者个人的分析和想象,应该说,旅游年票是一个相当惠民的项目,也是非常超值的。如果有更详细数据的朋友也欢迎共同探讨。
而同类的自驾游护照、自由行旅游护照,还是和旅游年票的模式类似,要不然,为什么问到护照激活率的时候,主办方都是三缄其口?因为,这是背后的生意规律啊,即使他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你。就和你办了自家小区健身会所的健身卡一样,有的人办了一次都没去,自己肯定是亏了,有的人天天去,商家自然是亏了,商家都在赌这个激活比例或多或少而已。
如果能够实现大数据的管理,和旅游景区一起建立用户数据的分析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景区的需求,毕竟,旅游景区需要人气,游客需要实惠,两者的需求都满足了,相信,旅游年票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也会让用户的体验更好。
本文原创作者:我不是博客(微信:n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