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_旅游梁琴

1天前 (03-15 07:05)阅读2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596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1931
  • 回复0
楼主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_旅游梁琴

白崇禧此人,在近代军事史上,绝对是有数的厉害的角色,即便是毛主席也忍不住评价他为“中国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

不论是狡猾也好,或是阴险也罢,终究也只是在说白崇禧颇有谋略,善于谋略,当得上所谓的“小诸葛”。

白崇禧是一个横空出世式的人物,在黄绍竑和李宗仁联手扫清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之前,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只是黄绍竑部的一个小参谋,谁也没想到日后的他竟成了人人称赞的“小诸葛”。

不过,李宗仁和黄绍竑一经合作,所谓的“定桂讨贼联军”顿时间成了广西的第三大势力,已有了和陆荣廷、沈鸿英逐鹿的资格,白崇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智谋——

他给李、黄定下了一个战略,即所谓的“先陆后沈”,先联沈倒陆,然后挟胜利之势打倒沈鸿英。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_旅游梁琴

李宗仁能够放下过去的成见和黄绍竑合作,也是白崇禧的功劳。

黄绍竑曾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入了李宗仁的麾下,可是,黄绍竑后来却又不甘屈居于李之下,所以又找机会脱离了李宗仁,同时他还拉走了李宗仁的两个营。这边一脱离李宗仁,那边却又被沈鸿英给收编,李宗仁心中能没点气?

白崇禧促成李、黄合作,确有几分孔明促成孙、刘合作的味道。

果然,李、黄用了白的策略,一路扫清了陆、沈,后来又打退了入犯的滇军唐继尧部,让他们三人登上了桂系的高台,一声令下,便有无数“狼兵”为他们冲锋陷阵。

白也在打沈鸿英部的时候,打出了一个“小诸葛”的雅号。

此时,桂系也走到了一个能够掀起海啸的节点——诚如唐德刚先生所言,广西的统一和两广的合作,实系于李宗仁的一念之间,他如果一念及邪,则以孙先生为首的广州军政府,绝对经不起吴佩孚、唐继尧和陈炯明这三方势力的夹攻。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_旅游梁琴

当时的李宗仁也确实犹豫过,继续打孙的旗帜会怎样,扯下孙的旗帜又会怎样?

实际上,早在李、黄合作之前,黄绍竑曾想趁着广州讨伐沈鸿英的时候,在沈鸿英背后捅刀,抢夺沈的装备用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可是又担心沈能打赢广州,所以匆忙派人去广州问白崇禧。

白崇禧当时给黄绍竑的三条路,实则便是桂系的三条路:一是附和北洋政府,二是支持湖南军阀赵恒锡所提出的联省自治,三是拥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

他说:“北洋军阀是我们所厌恶的,联省自治不是统一中国的良策,剩下最后一条,就是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

他话已经说明了了,统一中国,只能走第三条路。实际上,他更想说的是,他们想要统一中国!

这条路实则又和他们底定桂系的战略异曲同工,联合弱势去打强势,当时谁最弱?显然是广州。

所以,白崇禧极力促成了两广的合作。

这一路走的,可谓步步是谋算,稍有差池也许便会慢盘皆输。

这样的“小诸葛”,够不够狡诈?

白崇禧这个人更看重桂系集团的利益,所以一直在想方设法掀翻蒋介石,让李宗仁和桂系上位。

蒋的一生,曾经三次被迫通电下野,第一次和第三次便是白崇禧在背后阴谋推动。

1927年,李、白二人借着蒋处决王天培,又和汪精卫闹翻脸的良机,联合汪精卫,拉拢何应钦,一起“逼宫”,让蒋不得不辞职。

1949年,李、白又趁着蒋处处失利,局势危急,拉拢了一票蒋的亲信、心腹一起“逼宫”,蒋又一次被白逼得辞职。

这样的“小诸葛”,算不算阴险?

李、白率领桂系参加北伐后,白被蒋任命为副总参谋长,虽有拉拢之意,也有离间李、白之意,可是终究还是对“小诸葛”才能的认可。

白崇禧指挥了一场堪称北伐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龙潭战役,这场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一战,白氏一战便为将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打下了稳固的地盘。

谭延闿听到白氏打了胜仗的消息,忍不住赞道:“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这一战,让白崇禧这个“小诸葛”家喻户晓。

后来,白崇禧又率领北伐军一路打到了山海关,威逼张作霖,既是为桂系,也是为国民政府彻底打开了局面。

不过,白崇禧在军事上虽然算得上是有数的天才,可是于政治一途,却不是他的所长,所以,殊为遗憾的是白崇禧后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政治角逐上,而非战场。

他将战场上的战略战术搬到了政治上,虽然能用,可是他终究不是此道高手,不论是政治手段,还是政治眼光,白氏不如李氏远矣。

否则的话,他不会在明明已经和蒋闹得没有解开仇恨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竟然被蒋忽悠到了台湾,反过头来又和远在美国的李宗仁闹得面红耳赤,成了蒋对付李的一杆枪,后来蒋发现他这杆枪用处不大时,便将丢到一边了。

最后,又落了一个死的不明不白的凄惨结局。

“小诸葛”也只能用在战场上,不能用在政治上,否则“小诸葛”也得成“臭皮匠”。

白崇禧有三大厉害本事。

第一,擅长使用“人海战术”,淞沪会战时他亲自指挥桂系6个师对日本进行战术反攻,结果他使用了“人海战术”,造成桂系6个师一天之内全部报销。

第二,他擅长保存实力,昆仑关战役时他故意让中央军打头阵,刻意保存桂系实力,被属下称为“实乃民族罪人”。

第三,他擅长勾结外人对付蒋介石,两广事变前,桂系聘用了大量日本教官,虽然白崇禧打着“抗日”的旗号,但是想的却是“直取南京”,还一再安慰陈济棠,说“友邦(日本)”一定会同情和支持他们。

我要先声明,我所说三点绝对不是黑白崇禧,而是根据史料得出的结论。

首先,我不否认白崇禧确实具有军事才华,但是,军事才华和军事经验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在军事上,没有经验或者错误的经验同样会害死人;我在之前“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这个问题里说过了,北洋时期军队之间作战在外国人看来就和“胡闹”一样,因为在外国人看来,北洋军队之间的战争就是互相朝天放枪,打完子弹收工的一出闹剧。

以至于一个刻薄的美国人还建议当时北洋恢复使用弓箭,因为“一个有步枪的北洋士兵在23米以外不会构成重大威胁,而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却或许能在280米之内构成真正的威胁。”

比如段祺瑞讨伐复辟的张勋,这场战斗根据英国人统计,一共战死了28个人,但是用袁世凯好友,英国著名记者莫理循的估计,双方至少打空了“5000万发子弹”。

当然,莫理循看法肯定是夸张,但是北洋军之间交战一点儿也没有后来抗日战争残酷和血腥是可以确定的。

而在1919年5月5日,在北京的英、美、法、日这些列强公使还共同达成了一个协议,协议内容是在中国没有南北统一之下,这些列强会对华武器禁运。列强对华武器禁运的一个显著影响就是中国各个派系武装都极端缺乏重武器,以桂系核心武装第七军为例,北伐时第七军全军只有三门火炮。

北洋军阀军队里的关刀队

低烈度、低火力,这两者构成了当时军阀混战时战争的主要特点,而白崇禧所谓的“军事才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出来的。

因为战争烈度低、火力低,使得“人海冲锋”成为一个流行战术,而相比其他军阀,白崇禧和李宗仁在广西大办民团,桂系士兵组织力和敢死精神还是可以的,所以,很快白崇禧就成为“人海战术”高手。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白崇禧和李宗仁、黄绍竑是什么时候打败陆荣廷和沈鸿英,击败唐继尧统一广西的?1924-1925年,当时军阀普遍处于军火禁运期。

但是,白崇禧在这种“臭棋篓子”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军事才华一遇到真正的近代化战争就抓瞎了。

在淞沪会战时,他亲自指挥桂系6个师对日本进行反攻,顺便说一句,反攻的建议也是白崇禧主动对蒋介石提出的,不是蒋介石坑白崇禧。

桂系投入淞沪战场的有第171师、173师、174师、176师、170师、172师等六个师,桂军采用乙种师编制,每师约一万人。白崇禧认为“桂军兵精气旺,与其坐困于阵地之上一点点被消耗,何不向敌人做一次大规模进攻呢?那时收到奇效也未可知”于是他主动要求进行一次反攻,而且在反攻地点选择上,白崇禧否决了顾祝同的正确建议,固执的选择了南翔、真如间出击,以压迫敌人入海的计划。

结果按照桂系宿将,白崇禧老部下蓝香山将军回忆:

白在地图上所划定的出击面很大,未顾虑到地图上的比例尺,须将桂军全部使用于第一线。又未对敌突前阵地施行严密的侦察,纯凭主观的推断。在攻击实施前,桂军也未腾出防域,集结兵力,作好部署,控制有力的预备队。加上桂军兵员来自民团,战斗技术不熟练,且缺乏战斗经验……白崇禧既不知彼,又不知己,盲目主张,廖磊跟着盲目指挥,以至桂军遭受重大牺牲,未取得任何战果。

抗战时期的桂系军队

桂系之所以遭受如此惨败,原因就是白崇禧照搬军阀混战时的经验,幻想采取“人海战术”对付已经完全近代化的日本陆军,结果被日本陆军重重教育了一次。

而这次惨败直接影响了白崇禧在整个抗战中的表现,淞沪抗战后,白崇禧处处保守,生怕桂系军队有折损。

说完了,白崇禧的指挥水平,接下来再说说白崇禧如何保存桂系实力的。

白崇禧保存实力在桂系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抗战时先后担任过第16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第46军175师参谋长,第31军135师副师长的桂系将领陆学藩就回忆说:

“广西防区属于夏威集团军。日军在龙门港登陆,袭取南宁,该团军首当其冲,新十九师受到损失。反攻前,昆仑关和高峰坳与敌人对峙的部队是夏威集团军,但没有作战。反攻后,三十一军仍在高峰说,四十六军则到邕钦路西侧,都系助攻方面,任务不重,根本没有损失。

昆仑关和九塘方面系主攻,任务重,牺牲大,那就不同了。这些对心计狡猾之白崇禧是心中有数的。反攻以后,夏威集团军在白崇禧亲自指挥下,有权使用部队,尽量使用别的部队,不动用自己的部队。夏威集团军始终在武鸣和邕钦路西侧方面,打些风流仗,看着敌人,可打可不打,因而不受到丝毫损失,争夺激烈,死伤惨重之昆仑关,始终是第五军和其他部队,这都是白崇禧保存实力的做法。”

最后,陆学藩总结到“(白崇禧)他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实力胜败置之度外,实系民族罪人。”

桂林保卫战

而在桂林保卫战时,白崇禧又一次“保存实力”,据桂系第31军副军长冯璜回忆:“白崇禧、夏威先把四十六军调出桂林,接着又把一八八师拉出来,无非是保存实力及照顾姻亲(一七五师长甘成城,一八八师长海竞强,和夏、白两人是亲戚)的结果。”

而重庆军令部的报告也证明了桂系在桂林保卫战时出工不出力“在座诸人,对保卫桂林之广西军,不战而溃,并遗弃大量之新武器及弹药等,多所猜疑。白健生悉此隐情,起而强为辩护,但措辞极欠圆满,闻者仍不置信。”

而当时从广西前线逃回重庆的亲历者也纷纷表示,桂系根本没有与日军硬拼的想法“全州、桂林一带守军,畏葸退缩,见敌即溃,不惜将重要城池,拱手送诸敌人。”

而早在1940年,当时高官王世杰就认为白崇禧有保存实力的嫌疑“予觉此公(白崇禧)为政客式军人,在作战时似缺乏勇气,去年湘北之役,几因此公而失败;南宁之失,彼实不能不负责任。”

关于桂系保存实力我最后再说一句,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桂系在抗战时付出了极大代价,浴血奋战如何如何,但是根据据刘斐披露,1936年“两广事变”时,桂系正规军外加民团,“一起约十多万兵力”;而到抗战结束,李宗仁与白崇禧两两相加,桂系所控制军队、保安团已经达到上百万规模。

最后,再说说白崇禧如何勾结外人对付蒋介石吧,其实这方面我在不同问题都说了很多次了。

早在918事变后,桂系就主动与日本勾搭,从日本大批引入军事教官,而早在两广事变爆发前,日本关东军已经决定“对西南派(广西派)给予物质援助,以此强化其作为反蒋势力”的策略。

在两广事变发动前数月,日本刚刚退役的大将松井石根赴两广会务西南派一众要员。松井回日后,日本军队使派两艘日轮满载军火和飞机驶人虎门,交给桂系。而在两广事变爆发后,桂系军队高举抗日旗帜,进入湖南,沿途发布公告,“立即与日断绝一切关系”,喊出“对日经济绝交”的口号,但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上海日文报竟然发文称赞两广是“顺应民意”。

松井石根曾经与白崇禧密商

而白崇禧在与广东军人会面过程中甚至还暗示自己已就两广反蒋事与日本驻广州领事进行了接洽,并取得了日本军方的谅解,日方表示愿意支持他们的行动;白崇禧还声言这就是彼此间的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最后,白崇禧干脆露骨的说“友邦(指日本)方面,我们可再派人去联络,以过去几年我们同日本军方的关系来看,相信他们一定同情和帮助我们的。”

总而言之吧,白崇禧本质上就是有点才华的军阀,他的才华受制于当时中国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他也不懂现代战争,张发奎称赞白崇禧,认为白是“军事天才”这只是在当时民国环境下而言,到了抗日战场上,面对已经近代化的日本陆军,白崇禧所谓的“军事天才”一下子就露出底裤了。

到是张发奎所说白崇禧“足智多谋、非常阴险,不坦率,遮遮掩掩”这些特点,在民国特点环境下表现的非常突出。

ps:我绝对不是要黑民国军人,更不是“x粉黑”,而是觉得当时民国那种环境,所谓天才和现在贫困山区中学英语第一名没有区别,这些山区中学的英语第一名,就算他们天赋聪颖,但是他们没有英文环境,根本练不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白崇禧等所谓军事天才莫不如此。

我再说一个极端的例子,邱清泉曾经在战前用炮火射击,我们就对面对炮火,巍然不动,依然坚守阵地的部队大家赞扬,表扬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但是邱清泉部由于炮弹少,一共才打了900发而已,这个量别说二战,一战一场普通进攻战,炮火准备时炮弹数量起码也是“万发”起。

一万发炮弹和九百发炮弹,大家考虑过两者巨大的区别了吗?在九百发炮弹下能坚持的部队,换成一万发还能坚持吗?

0
回帖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_旅游梁琴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