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去哪儿了_如果让你给某一个古人写一份简历,你会怎么写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去哪儿了
崇祯帝殉国之前,在世的儿子有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三人,女儿有昭仁公主、长平公主两人。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自缢前也对这五个儿女做了特殊安排:三个儿子化妆农家子弟逃出皇宫,这是要为大明老朱家留个种;为了避免两个女儿遭到农民军的凌辱,崇祯帝亲手砍杀了6岁的昭仁公主,长平公主则用手臂挡住崇祯帝的剑,当场断臂婚死,后在“送葬途中”苏醒过来,算是保住一命!这个传奇经历也被后世多次用于影视创作,如《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师傅“独臂神尼”。
三个皇子的结局
- 道士太子
上面说到崇祯帝上吊前是想遣散诸皇子,可当时农民军将北京城围的水泄不通,乔装出城并非易事。太子朱慈烺就没能逃出皇宫,好在被李自成俘虏后,并未加害于他,而且历史资料中记载了李自成与朱慈烺的一段对话。大体意思就是李自成很嘲讽的问朱慈烺,你老朱家为何失了天下,朱慈烺很清楚农民军一路杀戮大明藩王的手段,估计也是抱了必死之心,不下跪不作答,将亡国之责算在百官头上。
李自成见屈服不了朱慈烺,反而觉得此人颇有骨气,于是说“汝无罪”,决定留他一命。后李自成与吴三桂作战失败,朱慈烺被吴三桂寻到救出,但在随后的战乱中失踪,再无记载,所以历史上著名的“南北太子案”由此产生。此案主要就是对朱慈烺的去处产生了争议,一是说吴三桂想拥朱慈烺为明帝,被多尔衮拒绝,因此朱慈烺不再是政治筹码,所以吴三桂西征途中将朱慈烺杀害。
(吴三桂剧照)
但在南太子“现身”后,史可法在一件给弘光帝的奏疏中说提到了“传言太子为贼所害”,这个贼指的是李自成。陈洪范则说过“臣遍访北来诸人,佥谓流贼闻清兵将至,先杀皇太子,挟二王马上偕行迎战。永平失利,二王亦受害”,同样将杀害朱慈烺的罪名算在李自成头上。反正不管南北太子身份真伪如何,政客手中的两位太子最终都是被杀。其中“北太子”被记载为假太子自投罗网,据《弘光实录钞》记载,顺治元年(1644)农历十一月,有“太子”投靠皇亲周奎,摄政王多尔衮闻后彻查,最终结果是此人“伪称太子”,遂被处死。
(多尔衮剧照)
但如史学家分析,大明太子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意义非凡,无论是李自成、吴三桂、还是南明、清军都会如视珍宝,这张政治牌捏在手中不香吗?为何非要杀掉?所以洛阳栾川老君山下的太子墓更令人相信,大明太子朱慈烺并未落入任何势力手中,而是伪装成道人。老君山下太子墓有碑文四篇,其中“即存一二孑遗,悉保残息于他方”、“万仞宫墙有门难进”、“住世者奉祭扫于冥宸”等字眼令人无限遐想。且据1934年盗墓案经历者回忆,太子墓有玉带、印玺、龙凤剑等物品被盗,何等道士敢拥此物?
(老君山太子洞)
朱慈烺逃至老君山也不无缘由,据《卢氏县志》记载,万历年间,朝廷派太监至栾川开挖银矿,这里的地理环境由监工太监传回京师,宗室无人不知此地。且万历皇帝信道,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老君山庙宇,算得上皇家道教圣地,太子逃亡此处完全可以理解。据《明史》、《平寇志》、《甲申传信录》等史料记载,崇祯帝自缢前,对太子五次重托,主要意思是“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可见太子朱慈烺带着父亲重托,复明大业逃遁的,所以前往老君山化身道人实属谋划未来之计。只不过复国不成,当了30多年道士的朱慈烺最后郁郁而终。
- 朱三太子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一定对朱三太子映像深刻,因为朱慈炯是崇祯皇帝的嫡三子,所以有三太子之称。甲申之变后,他也一样没能逃出皇宫,但也未被李自成杀害,李自成携太子与二王战吴三桂时,朱慈炯也在其列!所以李自成败退时,朱慈炯跟哥哥一样“失踪了”,洛阳老君山的太子墓碑文也提到了“即存一二孑遗,悉保残息于他方”,现代的学者解释这句话时,就认为是碑文撰写者故意隐晦的点出一子二王同时脱离李自成而逃跑,所以后文就不说朱慈炤了,他也是在此时“跑路”的。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逃跑路线为北京向西,经西安、南商、洛南、灵宝、卢氏、襄阳,太子与二王在这条路线上完全有可能轻松逃至栾川。
(朱三太子剧照)
而坊间传闻最多的是朱慈炯从河南又跑到了凤阳,即朱元璋的老家,明朝的中都,而后更名出家,以掩饰身份。至吴三桂“三藩之乱”爆发后,他被一伙趁乱起兵的草莽之士裹挟,从此陷身于湘中地区。康熙十八年(1679),满清安亲王岳乐的大军,进剿武冈州枫木岭,将他抓获,解送京师。清庭到了康熙时期本就宣布不再追究明朝宗藩室属,但朱慈炯毕竟身陷造反一事,所以清庭对其态度是必杀!所以又制造出一个“伪太子案”,官方说“彼时朱慈炯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约是假”,因而以“假冒前朝皇子,谋反作乱”的罪名将其处死!
- 难逃清算的皇子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在南京拜祭朱元璋陵墓时,为继续收买人心,召谕“访察明室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朱慈炤就是在此口谕宣布后被清庭抓获的。这个朱慈炤当年脱离李自成后,亦从河南逃至凤阳,化名王士元(猜测为原是王的意思),后至江浙一带当了教书先生,娶了一妻一妾,育有六子三女,小日子过的也算平静。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朱慈炤身份泄露,被清庭抓获,按理说康熙帝承诺不再迫害明朝余宗,可朱慈炤并没有逃脱被清算的劫难。清庭认为“朱慈炤虽未必有反清之行,但未必无反清之心”,于是将朱慈炤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除此之外,朱慈炤的一妻一妾、六子三女,外加一个孙子,全家十三口尽数遇害,崇祯帝的血脉,甚至是此前泰昌皇帝、万历皇帝、隆庆皇帝、嘉靖皇帝的全部血脉,至此断绝!当年清朝发动“金印案”,一次处决13名被羁押在北京的明朝藩王时,就公开发布谕旨,即“凡故明宗室……若穷迫降顺,或叛而复归,及被执献者,无少长尽诛之”。意思就是明朝朱氏宗室,如果是迫于无奈才投降,或者反抗过满清却又投降,或者被属下挟制投降的,无分年龄老少,全部斩首。此时的朱慈炤75岁,当了60年顺民被清算,也兑现了清庭当年的谕旨。
皇子的抉择与南明的走向
崇祯帝的这三个皇子都选择了隐姓埋名苟且偷生,当初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大臣建议南迁未成,便有人提出将皇子移至南京主持大局,倘若真是如此,或许南明不会那么混乱。隆武年间,鲁王朱以海割据浙东,自称监国,不听福州的隆武帝朱聿键号令,两相争斗中,浙东轻易丢失于满清,八闽大地无险可守。福州陷落后,隆武帝殉国,唐王朱聿鐭自称绍武帝,桂王朱由榔自称永历帝,两个政权又开始争夺南明皇位,唐桂之争使南明实力进一步损耗,历时一个月便被清军趁虚而入,攻占广东,24名明朝藩王被处决。
以上这些事例都说明当时没有一位能代表正统的皇子,这是南明无法凝聚反清力量的重要原因。这期间最有希望参与领导南明政权的人应该是朱慈炤,但他安安生生的当了顺民,只是在给儿女取名时,依旧按照祖宗家法。即当年朱元璋定下的辈分“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中,取和字辈,以及最后一个用“土”字创造一个字。朱慈炤的这种行为显然就是卑微的维持着祖宗家法,却对老朱家的江山无动于衷。
不过我们也无法一味指责朱慈炤,毕竟那个时期豪杰并起,各股势力皆非善类。很难说李定国是否真心拥保永历皇帝,郑成功被隆武皇帝钦封“国姓爷”,这里又有多少尴尬和苦衷?作为崇祯嫡系子孙,是否真能一呼百应?或是成了挟天子令诸侯的傀儡?与其这样,明哲保身并非不是良策,为崇祯一脉传承香火,留得青山总归是万全之计。可是清庭基本扑灭反清势力后,康熙帝诏喻“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这是清初最险恶的诈骗行为,二王纷纷落网,又纷纷被诛,这完全是清庭的不讲信义,葬送了二王延续龙脉的愿望。
“艰辛避海外,总为几茎发。于今事毕矣,不复采薇蕨。”——朱术桂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克台湾,郑氏政权灭亡。流亡在此的众多明朝远支宗室已非勋贵,在郑氏集团也未染指军政,又因血缘和皇室距离太远,构不成太大威胁,因此侥幸得以活命。他们被清廷收缴谱牒和印信,安置于山东、河南等地,从此务农为业。唯有辽王一系的宁靖王朱术桂,一直作为明朝宗室在郑氏军中的代表,观礼军国大事,不甘剃发易服,做满清顺民,故言“台湾有变,我再无他往,当以身殉”。当清军克澎湖,郑克塽决定投降时,朱术桂效仿崇祯帝,自缢而亡。
以上崇祯三子的下落多为后世推测,主要依据为史料、卷宗整合,以及考古推测,而就《明史》记载,崇祯帝三子在随李自成西撤时失踪。明遗太子、三太子的故事多为文学创作引用,因为这本就无法定论,加之满清迫害明宗室是一个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史料中多有遮掩。如南北太子案,多尔衮所杀之人或许就是太子真身,只不过以伪太子定罪,遮掩满清不仁不义之举,平息社会舆论,降低民怨声势。反而是长平公主,被清庭圈养,顺治帝还亲自为其择选驸马,这种“仁义”之举被记录的相当详细。民间反清势力则非要传言长平公主出家为尼,成为一代宗师,再好比“二王皆被害”的言论也出自南明,说明崇祯后裔的生死问题在当时属于南北对峙的舆论工具,这才使该问题扑朔迷离,吊人胃口!
1646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女受辱,崇祯要求周皇后自裁、袁贵妃自尽。紧接着,他转过头望着自己美貌的女儿叹息道:“你为何要生在我家呢?”说完,他便挥剑砍断了16岁长女的左臂……
1、
1630年崇祯三年初冬,紫禁城被大雪覆盖,格外的寒冷,坤宁宫的一声女婴清脆的啼哭打破了夜的宁静,周皇后的第二个孩子诞生了,这也是崇祯的第一个女儿。
乾清宫里灯火通明,此时的崇祯皇帝并没有睡,不是在等待皇后生育的消息,而是面对着一大堆奏折愁眉不展。
尤其是陕西大饥的消息,令他十分焦虑,自从崇祯元年起,陕西就年年灾荒,赤野千里,饿殍满地。要说赈灾吧,财政危机,物资紧缺,那些救灾的物资犹如杯水车薪。就在崇祯二年,崇祯听取了大臣的意见,为了节约开支,取缔了全国各地的驿站,那位叫李自成的驿站工作人员失业了。此时李自成失业的后果还没出现。不过崇祯面对陕西大饥的奏折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他手中的笔悬在半空,双眉紧锁,思索着如何回复官员的上奏。
这时太监禀报,恭喜皇爷,皇后娘娘诞下皇长女,母子平安。
此时的崇祯刚满20岁,已经有了一个儿子,迎来第一个女儿,本该是十分喜悦。而想起陕西严重的灾情,这喜悦还没爬上眉梢,便化作心底的一声沉重叹息,悬在半空中的笔落在一旁的草稿纸上,写下了媺娖两个字。
媺,美好的意思,她,大明的公主,他的皇长女,自然是个美好的姑娘,崇祯,似乎已经看到了女儿卓越的风姿。他继位以来,就像一名年轻的船长,克制着自己的少年豪情与幻想,谨慎地驾驶着大明这条千疮百孔的破船,在这隐隐感到危机四伏的冬日,下意识写了娖字。娖矜持,谨慎。朱媺娖,皇长女的名字,不像盛世公主的名字那么恣意洒脱。
2、
长平公主一天天在宫中长大,崇祯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公主也要多读书,开阔眼界。所谓读书,是跟着有学问的太监学,选了一些聪明勤奋的小宫女作为伴读。据说其中就有一个姓费的宫女。周皇后来自民间,擅长烹饪,公主也学习针线和烹饪。
以明朝森严的宫廷制度,公主要像武侠小说中那样随意地出入宫廷,并且拜江湖高人习武,是不可能的。公主的天地和自由比我们想象的要小。
到了1643年崇祯十六年,长平公主虚岁十四了。崇祯诏礼部为长平公主选婿。明朝公主的选婿制度,避开权力二字,不选高官之子,也不像有些朝代以状元探花为驸马,只选民间品貌端正的男子。这和明朝的选妃制度如出一辙,是为了避免外戚干政。
明朝还有一项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就是不和亲,所以即使在崇祯朝,大明危机重重,长平公主也没有被迫和亲的命运,这也是种幸运吧。
粤剧《帝女花》描述了长平公主在凤台选婿时与周显一见钟情的情景。实际这是不可能的,以明朝森严的宫廷制度,公主在成婚前不可能见到驸马。
礼部推荐了太仆之子周显,崇祯十分满意,让礼部筹备婚礼。关于周显,史料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想必是和长平公主年龄相当,品貌端正吧。也就是说,周显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这在崇祯诏礼部的诏书中可以知道。他不是港剧《帝女花》中,王喜所扮演的用红衣大炮抗抵满清的周显,他也不是粤剧《帝女花》中满腹诗书,言辞锋芒与清廷周旋的周显。如果他有出色的事迹,当时该有文字留下。可惜没有,文字都是出自后人的文学作品。后人把周显理想化了。他很可能就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平凡少年。
然而,李自成步步逼近,为公主筹办婚事只能暂缓。这一缓,就使得公主没能在父母的祝福下成婚。
1644年崇祯17年春,李自成围困京城,感到绝望的崇祯皇帝让太监带着太子和几位皇子逃出宫去,看着皇后和几位妃子殉国,刺死了年幼的昭仁公主,又握着剑踉踉跄跄冲到了长平公主的寿宁宫。
公主看到父亲失声痛哭,崇祯道汝何故生在我帝王家?一剑向公主刺去,公主躲闪,刺中了左臂,昏死过去,崇祯不忍心再刺,悲伤离去。
几天后,崇祯被人发现在煤山自缢身亡的尸体。而长平公主被太监偷偷送到外祖父周奎家,五天后才苏醒过来。在没有消炎药,没有镇痛药的古代,断臂,无疑是个重创。公主能够醒来,已是奇迹。
3、
她无法逃走,也无处躲藏。如武侠小说中所说的逃出去成为武艺高超的世外高人,恐怕在公主的认知中连想都不曾想过。
李自成在北京仅仅两个月就仓皇撤退了,满清占领了京城,明朝后裔就落入满清之手。
1645年顺治二年,长平公主向顺治上书,要求出家。此时,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太子已经被清廷以假冒太子的罪名处死。
长平公主写道:“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顺治当然拒绝了这一不合时宜的请求,并且赐了长平公主金银财宝,命令他仍然和周显成婚。
皇命难违,不管长平公主多么地想出家,也只能和周显成婚。为了笼络人心,顺治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没有粤剧中,与周显殉情也殉国的情节。恐怕现实,连这也是不能够的。婚后,她与周显相敬如宾。
长平公主忘不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她思念父母,明处笑,暗处落泪,活成了清廷的政治工具人。1646年,虚岁十七岁的长平公主,抑郁成疾而亡,死时腹中还有五个月的胎儿。
现实,比传说更惨淡。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吗,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如果让你给某一个古人写一份简历,你会怎么写
我乃蜀中客,常居芙蓉城。先从政后下海经商,粉丝迷弟无数,朋友圈有巨大能量。
更有独家桃花笺专利,独家品质水井一座,今求职带之可入股分账,现成盈利模式,投资到位利润成倍增涨。
既懂财务总监,也善市场推广,长袖公关解难,人脉政企勾通好商量。
本人貌美如花,才情天下无双,只因仰慕老总,愿效力军中帐下,文能妙笔蛇龙,武能市场推广,造纸经验丰富,质量有保障。
但求总经理一职,董事长您好,薛涛有礼了!
(附件:观君心窃慕,无端动柔肠。求职实我愿,盼复不嫌长。附赠生活小照一帧,桃花笺样品三张,居浣花溪旁望江楼,欢迎随访。)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虚幻的古人可以吗?题目没有说,不管了,小一要写一写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她就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背景:贾家被抄后,风光不再,真的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洗尽铅华的王熙凤很无奈,上有老,下有小,只得出来打工补贴家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思己过,她决定洗心革面,重振贾家。于是,各大名企纷纷收到了王熙凤投递的简历,内容如下:
姓名:王熙凤
绰号:凤辣子
性别:女
出生年月:己巳年九月初二(属蛇)
年龄:30
民族:满族
身高:170cm(猜的)
体重:58kg(身材匀称,标准体重)
政治面貌:
团员 (党员没够格,毕竟没啥文化,硬伤)
身体状况:健康
婚姻状况:已婚
联系电话:
010-6615799(谐音:六六顺、福气久久)
邮箱:
wwxfsznd@126.com(“我王熙凤是最牛的”首拼)
籍贯:江苏南京
现住址:
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街12号(北京大观园)
毕业院校:
无(没上过几天学,不喜欢读书)
学历:无(没上学哪儿来的学历)
专业:无(当然还是没有)
教育背景:无(肯定没有)
特长:
经济管理、成本预算、收支平衡、开源节流、铁齿铜牙、洞察人心、察言观色、公关推广、员工关系维护等(指挥)
兴趣:
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重做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钱和权)
爱好:下午茶、打麻将、打牌(王熙凤大大小小的宴会参加得可不少,曾和秦可卿、尤氏打麻将,还与贾母、薛姨妈打牌)
求职意向:行政/人事/财务/运营总监
期望薪资:10w+
工作经历:
在贾氏家族企业荣国集团担任总裁十五年,主抓行政、人事、财务、运营等方面。
技能证书:无(没有考)
获得荣誉/以往成就:
1.深受董事长(政)夫妇的信赖,深得大家长(贾母)的欢心;
2.多年来,将企业打理得井然有序,几乎没出什么大乱子,依规治企,以严管企,员工各司其职,公司运转正常,工作能力得到上下一致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3.曾外调同宗宁国集团处理重大变革,力挽狂澜,有条不紊,帮助他们度过危机,很好地维护了两个集团的和谐关系。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豪爽,口才极佳,喜欢挑战自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抗压能力极强,对生活积极乐观,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学识有限,但经验丰富,成熟稳重,遇事三思而行,处事张弛有度。就是,对待下属严了些,今后一定不断提升自我,学习并争取实行人性化管理。虽然创新能力不足,但会广开言路,听取各方的有效建议,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附加:
什么?你问我这么优秀,怎么把自家的产业玩儿没了,怀疑我的能力不值这个数?
拜托!贾氏倒闭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吗?时也,命也,改变不了的,我也努力过,想出了不少法子来解决难题,可惜都不奏效,无能为力!
用我,你绝对不会后悔!不用,那是你的损失,就这样!祝愿贵公司宏图再展,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