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夏天天气炎热时他们需要找一个地方避暑。那时候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电风扇和空调,人们只能依靠扇子或者自然环境来降低体温。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人依然可以有效地生存下去。这说明了古人智慧与勤劳的伟大。
这么热的天,古代人没有电风扇和空调,记得九几年,在沙市劳动,晚上热得不行,蚊子也多,那时工资低,都舍不得买蚊香,很多人连蚊帐也没有,就哼哼唧唧地说:
我怕热,也怕蚊子,好的是从家里带了蚊帐,在外面临时一支就能睡。
鸿门路桥上(靠江津路那边)一到晚上,人们铺上垫子,在桥面上横七竖八的摆满了人,就象晒的干鱼,若突然下雨,人们拿着垫子,抱着被人,拉着孩子四散而跳,那场面就象鬼子来了。
看官千万注意,当时地段正在建设中,桥也只供行人通过,并未通车,场景亲历,并非捏造。
在宜昌工作时,集体租住人家三楼(属于顶层),那楼顶晒热,钻进去就象孙悟空钻进八卦炉,那汗,就象“锄禾日当午”地“飞流直下三千尺”,好的那时候都买电扇了,对着头吹一整夜,工作累了,吹着吹着就迷了,只有个别没买风扇,在楼顶露天而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