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早晨徐义德最后结局?
在小说《上海的早晨》中,徐义德的结局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个人挣扎之后,最终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徐义德是小说中的资本家代表,全中国解放初期,他就已经准备好了3条应付的防线:上海——香港——纽约。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除了坦白交代,争取宽大处理,他别无选择。在“五反”运动中,他坦白自己的罪行,并在公私合营时,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申请公私合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设置一个光明的结局,而是展现了新旧两个时空的并行。徐义德虽然被社会主义接纳,但他的个人生活仍然带有旧时代的烙印,例如保留了三位太太,与已经成为新政权干部的江菊霞有不正当关系,并且霸占了朱延年的遗孀,这些行为并未受到任何阻碍。小说通过这样的结局,深刻地表现出了革命的艰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所经历的动荡和危机,同时也展现了中国革命更有层次更复杂的内涵和更有包容性的未来。
茅盾的《子夜》和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题材相同《子夜》高在哪?
广阔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如吴荪甫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或以简洁有力的叙述,或以音容笑貌,或借助于一连串的故事,或利用环境的变幻,细致地表现了他的名种不同的心理活动,突出他的色厉内荏的性格。
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出一贯谨严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和脆弱的性格。
个性化的语言: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人物语言是对白口语化,不过由于某些人物身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韬则老辣奸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宏大严谨的结构:场面宏大,头绪繁多。作品既写了乡村,写了乡村混乱的农民暴动;又写了城市,写了城市中资产阶级的偶谀我诈,写了城市中工人的罢工,写了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的纸醉金迷。作品虽然线索众多,但主次分明。在城市和乡村这两大线索中,以城市为主;在城市的众多线索之中,又以资本家之间的争斗为主。而且作品前后呼应,回旋开合,运用自如。
很强的理性色彩: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结局就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