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有四个阶段: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在秀才和举人的阶段,考生必须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各级别。而进士和状元则是在考试中获得最高荣誉的候选人。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严格的选拔标准,对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开放。这种制度对于社会流动性和国家人才储备具有重要作用。
唐朝科举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两种。
1、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应举科目广泛,应试者身份不限,中第者可获出身或官职;
2、常举每年举行,科目主要集中在明经、进士两科,中第者可获得出身,通过吏部铨选,才能正式做官。
三、宋朝:元朝划分民族为四等的统治政策(1蒙古人2色目人3汉人4南人),对各个等级也作出不同规定,在考试科目上规定蒙古、色目人考两场,而汉人、南人考三场,考题难易也有差别。
四、明朝:明代科举分乡试、会试两级,子午卯酉之年在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辰戌丑末年各地举子在京城举行会试“亦称春闱”,合格者为贡士;贡士再经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后,即分三甲张榜公布,统称进士。
六、清朝:鸦片战争以后,变通科目之制,开始把西学加入科举之中(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兴起,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1901年8月29日科举考试增设中外政治、史事、策论,停止武科考试;清政府被迫于1905年9月2日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科(1906)为始,所有分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大唐探幽录讲什么?
现代刑警李夔,离奇穿越到了晚唐,混乱不堪残酷黑暗的僖宗末年,李夔从一介快要饿死的流民起步,运用各类侦探技术,屡破奇案,出人头地,步步高升,最终成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同时也破解了自己的身份之谜,以及晚唐时代,各种关于百姓、官员、节度使、乃至大唐皇室的秘辛奇案与怪异隐事。
成为大唐第一侦探的他,只手补天,力挽天倾,凭着一己之力,终结了这个割据混乱的时代,重现大唐盛世,再续绝代风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