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攻灭辽东公孙政权后尽屠辽东汉人,并要求汉人退回中原,这对当时东北亚的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司马懿攻灭辽东公孙政权后,对辽东汉人的屠杀是对其不满的表现。这一举动导致了当时东北亚的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汉人被迫迁回中原,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治和经济体系。这场战争不仅削弱了当地的民族凝聚力,还引发了后世对北方地区安全的关注和加强边疆治理的思考。
司马懿攻灭辽东公孙政权后尽屠辽东汉人,并要求汉人退回中原,这对当时东北亚的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司马懿和曹操相比,哪个人的个人能力强一点儿。
如何将二者进行比较呢?当然对付蜀国和吴国这两个国家,那当然双方之间没得比,因为一个人在创业阶段就已经把所有的事情全给干完了,司马懿这个时候也比不了,当然也有人就不服气了,说司马懿那是没赶上机会,那我们就来比比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辽东的这场战役。
曹操也是去过辽东的,他去辽东干什么?他去歼灭一个游牧民族,叫做乌桓,袁绍的两个儿子逃到辽东以后,集结了这些游牧民族,和当时在辽东的公孙家族一起对抗曹操,曹操率领自己的军队九死一生,突破了一条小路,终于在大战之时灭了乌桓,并且逼迫公孙家族将袁绍两个儿子的脑袋叫了出来。
在这之后,曹操做了什么事情,他没有学司马懿那样把辽东以外的汉人全部杀光了然后让这些汗人全部回到辽东的d盘,而是选择继续让这个地方自生自灭。
有人说曹操这么做事留后患,但是我问这些游牧民族相比较于大汉王朝而言是什么样的关系?一个国家强盛的时候,自然是万邦来朝,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不敢造反,一旦你这个国家贫弱了,或者是落魄了,那其他的那些少数民族自然就是选择在你身上割肉吃。
曹操就明白这一点,他明白自己实力强了,那其他的游牧民族当然就不敢造反,自己实力不强,你把这些游牧民族给杀光了,又会来新的一批。
当然,辽东这个地方情况有点复杂,辽东这个地方,游牧民族和汉人之间的生活区是交错纵横的,双方之间活动的领域是互相交错的,这就导致有些人他穿上了游牧民族的衣服,他就是游牧民族的穿上了中原文明的衣服,她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
所以就诞生了这么一批人。就是每年到春天,夏天的时候,他就穿上中原文明的衣服,然后在那种地,等地种完了,秋天收获了以后吃,骑上自己的马直接就是抢劫杀人。
这些人才是司马懿最头疼的人,他害怕辽东这个地方全部变成这种样子,那这样自己这个地方就会变成一个无休无止,狼烟四起的后院了。
曹操和司马懿的角度上来讲,两个人在那个时候做出的这两个决定相对来讲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相比较于时间,曹操兑了司马懿错了,好像我们一直在说闭关锁国一样,闭关锁国确实能够防被从日本过来的流寇,对于你东南沿海的劫掠和屠杀,但是时间一长了,那你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提这样的话,外界发生了什么情况,你都不知道外界进步了,你却还在原地踏步。如此一来,别人就会慢慢的超越你,甚至对你呈现一种碾压的态势。
从道理上来讲,曹操和司马懿都是小心翼翼的代表,但是两个人的小心是分两种不同的情况的。
曹操能够做到什么?顺风不浪,逆风操作,就是我掌握战场主动形式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不会选择去冒险,那算得上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法,曹操这一生遇到的判断,比起岛国的另外一位大魔王织田信长来讲,只多不少,但是曹操却能够安度晚年,这跟自己的小新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与此同时,曹操也能够逆风操作,比如说率领军队突袭官渡之战中的乌巢,或者是直接帅军进入辽东,这都可以看得上是一种逆风操作的表现。
所以,曹操小心翼翼是建立在自己已经掌握的优势的情况之下,这时候自己就是本钱,只要自己不死,那掌握优势的,自己就可以不断地滚优势,把敌人给活活压死。
但是司马懿的小新是建立在自己无论是掌握优势还是劣势的情况之下,都是小心翼翼的,也就是说如果司马懿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那,司马懿这一生都不会有大作为,因为这个人太过于小心了,做任何事情都是明哲保身的那种。
或者说如果不是曹爽自己犯了错误,司马懿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翻身,曹操不同,曹操如果置身于司马懿那个环境之下,有无数种办法可以把曹爽整到死为止。
所以说小小的一个辽东,就足以见证两个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的能力的不同。但是最后得说一句实话,时间证明,司马懿错了,错的很离谱。
古平洲现在是哪里
平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汉末辽东即有平州之名,东汉末年为公孙度创建,公孙康继承。今属于唐山市。
西晋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市)。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后废入幽州。
北魏以旧平州为营州,另设平州。唐时治所在卢龙(今属河北),属东夷都护府。
平洲历史地名: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龙城(亦名和龙,即今辽宁朝阳市)。后燕复置,仍治龙城,后移治平郭县(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熊岳镇),慕容宝后侨治于宿军(今辽宁朝阳市东北)。北魏初改为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