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出生时有个未知名的道士亲自为其母亲接生,是怎么回事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民间素来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笔者对于这两位能人都甚是佩服。话说这个刘伯温传奇人物出生的时候不同凡响,还专门有个不知名的道士为其母亲接生?
传闻刘伯温出生之前就有道士溯迹找到他父亲家
刘伯温出生在江浙行省青田县武阳村。传说在刘伯温出生前,家里去了一个道士,该人是风水界的顶级大师,他按照神仙的指引找到了南天山,爬到南天山的最顶峰,捉了几只萤火虫,借助光来看书,书上指示,他所在的地方,最近几年要出一个震动天地的人物。也就是南天山附近,最近几年要出一个震动天地的人物。
于是乎,时隔一年多,刘伯温在农历的1311年六月十五日出生了,但是这个婴儿刚生下来就很安静,没有像其他生下来的婴儿一样大哭。刘爚(刘基的父亲)听道士所言,在刘伯温出生以后拿针猛扎他的鼻子,刘伯温遂大哭,刘爚认定这个孩子就是上应天命,来为他老刘家光宗耀祖的,所以替他取名刘基,字伯温。
从刘伯温降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备受光环,是家里人的希望。他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在仕途上有了一席之地,雄心勃勃的他却未曾想过官场居然是如此的黑暗,潜规则众多。当时有人对他作出比较客观而精准的评价:此人是魏征之流,英迈之气比魏征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个匡时济世的人才。
如魏征一般,不阿谀奉承,不谄媚献殷勤,刚正不阿,这样的人容易遭暗地里的小人暗算。为人正直的他还被下贬了,他实在是想不通,自己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好,也兢兢业业地恪守为官之道,却处处受排挤?反正仕途不顺的他,也没有学会处事圆滑、八面玲珑的技能,被很多同事排斥欺负,憋屈的他在32岁的时候一气之下收拾包袱回家去了。
在家的五年里他专门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是闭门读书,写作写诗,二是在各地隐居治学,寻师访友,诗文唱和。真是逍遥自在,悠哉悠哉!但是,自己壮志未酬,加上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考虑,刘伯温开始寻找复出之路。
于是乎,他找到了当初说他是魏征之流的揭渓斯,向其寻求帮助。千里马有了伯乐,果然就是不一样,他能够顺利复出了。重情重义的他因为有一次越权帮助朋友,又断了仕途。之后复出又夭折,反正一共出仕了四次,几乎每一次都有小人不断从中阻挠,让他灰心丧气,伤心绝望。
刘伯温50岁辞职回家,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开始沉淀下来,在家写了治国安民的文学经典《郁离子》。
直到1360年的某一天,朱元璋派孙炎去请刘伯温出山辅助朱元璋,为其运筹帷幄,筹谋划策。刘伯温不曾答应,后来朱升又来了。朱升与刘伯温斟酒对谈,全面分析当今天下大局,从中朱升认识到刘伯温非一般人,只是此人请不出山,只好带着失望而归。
这人又另生一计,以退为进,明着尊敬暗着带着威胁意味给刘伯温写了一封信,动用人脉关系,硬是逼迫刘伯温出现。刘伯温倒是个奇人,自然能看透这其中玄妙,不由得佩服朱升,终于出山了。
历史记载了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一段评价:刘伯温,学贵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倾,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总结:传奇人物刘伯温的一生命运多舛,总是遇人不淑,事与愿违。幸好的是,一次次他终于坚持了下来,最终把自己的治国安民策略用于辅助朱元璋成就大业。
笔者想说,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学习优秀的人身上的品质,工作或者生活中遭遇不顺时候,切勿自怨自艾,而是应该百屈不挠,静下沉淀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记住,你遭遇不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积累经验和锻炼自我的阶段,不是在走下坡路,而是在蓄势待发,在涵蓄力量,等到时机一到,必定能凤凰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