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是指华人去了东南亚以后,同马来西亚本地土著居民通婚后的混血,在马来西亚,华人男性娶了当地女人以后,生下的混血女孩叫做娘惹(Nyonya),男孩叫做峇峇(Baba)。
娘惹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1、当年去马来西亚的华人男性娶了当地女人以后,生下的混血女孩叫做娘惹(Nyonya),男孩叫做峇峇(Baba)。
2、古代中国的华人是非常保守的,本能地拒绝任何外来文化,认为本民族文化才是正宗,其民族都是歪门邪道,而峇峇娘惹则不同,他们有一半本地人的血统,外公外婆也是本地人,从小同马来人生活在一起,接触很多,久而久之,峇峇娘惹得马来化很厉害,一半是华人,一半是马来人。
峇峇娘惹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同华人并不相同,古代中国的华人是非常保守的,本能地拒绝任何外来文化,认为本民族文化才是正宗,其民族都是歪门邪道,而峇峇娘惹则不同,他们有一半本地人的血统,外公外婆也是本地人,从小同马来人生活在一起,接触很多,久而久之,峇峇娘惹得马来化很厉害,一半是华人,一半是马来人。
虽然马来化比较厉害,但峇峇娘惹仍然一半是中国人,他们保留着大量华人的传统,比如强调孝道、尊卑有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条件的地方,华人父亲多会让孩子们学习中国的的四书五经,甚至还会定期回到故乡祭祖,不能忘本。
峇峇娘惹得红白喜事也一定要有华人的传统仪式,不能只进行马来人的婚丧嫁娶,就服装和造型上,峇峇娘惹得服装也有不同,平时他们的衣着同当地马来人区别有限,但正式场合多会穿唐装。
不过,即便是平时的服装,同马来人还是不同的:娘惹服饰实际上就是把马来传统服装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其颜色不仅有中国的大红粉红,也保留了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服装上点缀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娘惹一般不会梳马来女孩的发饰,而是会保持华人女性的发髻,清朝时代下南洋的峇峇,最初往往留着辫子,不过峇峇多认可大明王朝,所以一般在海外没多久以后就会剪掉辫子。
最初峇峇娘惹并不是什么好词语,甚至是华人对混血后代的一种蔑称,南洋的华人认为必须保留本民族传统,不应该同马来土著混在一起,峇峇娘惹都属于忘本的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
只是,这世界上任何国家社会,都是大族群融合小族群,无论你文化多强势,宗教多厉害,南洋华人逐步也认为“三代成峇峇娘惹”,也就是说华人在海外三代,孙子、孙女不可避免地会本地化,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需要说明的是,峇峇娘惹一般指的是民国建立之前,去南洋的华人,民国建立以后去的华人,一般被称为新客,新客同峇峇娘惹还是有不小的区别,通常新客开始摈弃中国一些落后的传统文化,但峇峇娘惹仍然保持这些传统,双方也有隔膜,新客认为峇峇娘惹是老古董,过时了,峇峇娘惹则认为新客不是传统的中国人。
20世纪开始,英国人正式控制马来西亚(也包括新加坡),英国人对懒惰、散漫、暴躁的马来人并不满意,反而很喜欢温和、勤劳的华人,在英国的殖民政府中,不少公务员是华人,同时华人也控制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商业,同英国人合作很密切。
久而久之,很多峇峇娘惹成为精英阶层,他们通晓英语,受英式教育,也会马来语和汉语,更了解当地风俗和民情,这些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也属于有权有势的家族。
这些人后来受到独立后的马来西亚打压,很多人逃到新加坡,建立了这个小国,今天峇峇娘惹就不能存在了,这是马来西亚的政策,现在华人如果娶当地马来女人,必须改信仰伊斯兰教,不得取中文名,民族也会被认定为马来族,由于马来西亚的政策打压,今天很多峇峇娘惹已经不会说汉语,完全马来化了。
所谓的娘惹菜,其实就是峇峇娘惹平时宴会中的菜肴,是中国菜同马来菜混合的产物,风味独特,它既不是传统的马来西亚菜,也不是任何一种中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