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指心脏疾病的一类。引起心脏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如吸烟、缺乏运动)、年龄增长和某些健康状况(如高血压和糖尿病)。饮食不当、肥胖和压力也可能是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的因素之一。预防心脏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心脏健康状态。
心脏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它们的主要原因如下:
先天性心脏病
1、遗传因素
- 染色体畸变:例如染色体的数量或结构异常。
- 常染色体病:如13-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症),这种病症婴儿的存活率非常低,平均寿命不到100天。
2、环境因素
- 胎儿生长环境因素:孕妇早期妊娠期间若合并病毒性感染,如风疹病毒感染,可导致动脉导管不易闭合,使肺动脉口闭合受阻,诱发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 孕妇年龄过大、患有糖尿病等;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某些抗病毒药物或接受放射治疗等;孕妇的生活环境以及居住环境等,这些因素也会增加胎儿出现疾病的可能性。
3、疾病与药物因素
- 药物与疾病因素:药物与疾病相关可能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与母亲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后天性心脏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禁烟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迅速,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影响心肌供血,导致心肌耗氧的供需平衡失调,从而导致冠心病,当管腔内斑块破裂,血栓急性形成,引起冠脉管腔急性闭塞,可引起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2、风湿性心脏病
- 风湿热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心脏瓣膜,导致心脏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全,最常累及二尖瓣,其次主动脉瓣,可引起联合瓣膜病。
3、肺源性心脏病
- 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血压,使得右心室肥大以及右心衰竭。
4、心肌病
- 不同病因包括遗传因素、代谢、感染、中毒、内分泌等原因导致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功能或者电活动的障碍。
5、心脏肿瘤
- 大多为良性肿瘤,以黏液瘤为最常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罕见。
6、血管病变
- 包括高血压、感染、发育缺陷、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的血管异常导致的心脏疾病。
糖尿病是如何形成的?
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1DM)
1型糖尿病(过去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大部分被破坏的结果,此时使用任何刺激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措施都无效,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血糖水平显著上升,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期起病,但也可见于成年人,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不同,中国儿童的发病率低于其他地区。
2型糖尿病(T2DM)
2型糖尿病(过去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人数的90%以上,特点是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后者指的是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的缺陷,导致胰岛素作用效果减弱,不同的患者病理生理过程不同,有的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常见于消瘦的高血糖患者;有的则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常见于肥胖的高血糖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怀孕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指妊娠中首次发生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IGT)者,不包括糖尿病孕妇妊娠,这主要是由于妊娠时(特别是妊娠24-28周)大量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在非糖尿病孕妇中发病率为2%-5%,大多数人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仍属于2型糖尿病高风险群体,部分女性分娩后仍保持高血糖,需要再次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诊。
糖尿病的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伴有体重减轻。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咨询医生制定专门的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