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七大养生旅游模式包括:地中海饮食、温泉疗养、森林浴、瑜伽、按摩、徒步旅行和自然疗法。这些养生旅游模式旨在通过特定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来促进身心健康,如减少压力、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全球七大养生旅游模式?
中国养生旅游竞争力——文化养生。
日本温泉差异化战略——温泉养生。
泰国组合式养生疗程——美体养生。
法国田园慢生活——庄园养生。
瑞士康复疗养模式——抗老养生。
美国CCRC社区模式——养生养老。
韩国“造美”旅游模式——美容养生。
什么是旅游4.0时代?有知道吗?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8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产业也必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旅游4.0,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前,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特别是自己出钱消费的旅游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才开始真正起步,我认为,过去的40年,中国旅游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阶段、高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从2018年开始,即以党的十九大召开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标志,中国旅游将迈入第四个阶段,即中国旅游4.0阶段——跨界融合阶段(中国旅游新时代)。
2018年可以称为中国旅游4.0元年。
国家旅游局确定2018年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发展全域旅游,如浙江开化就推出了“全域旅游+景点”免费开放,包括5A景区根宫佛国和钱江源国家公园免费游。
中国旅游进入4.0时代,标志是跨界融合,特点是“旅游+”。
旅游通过跨界,与文化、健康、农业、体育、生态、考古、研学等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生态旅游、非遗主题旅游、研学旅游等多个新兴产业。
中国旅游4.0,就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消费者驱动为理念,以大旅游产业为核心,通过旅游供应链上下游利益相关者线上线下的平台化运营实现跨界融合,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生态圈,迈向以跨界发展、全域旅游为标志的新时代。
中国旅游4.0最明显特征有四个方面,简称“四个化”:
平台化(平台搭建),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益化、运行智能化、运营市场化的O2O运营管控平台,使旅游业从导服为中心的非标时代迈向以平台为中心的标准化时代。
国际化(一带一路),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开创旅游外交工作新局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网络化(网上服务),通过互联网,为游客提供园区内餐饮、休闲、住宿等商业资讯服务,包括提供在线查询、预定、支付等,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既可以通过自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阅,也可以通过园区内的自助导游硬件设备查阅。
智能化(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景区”,为游客提供建立在无线通信、全球定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自助导游系统,在线游览服务上提供导游数字地图,支持无线上网,支持全球定位系统,完成自助导游讲解。
中国旅游4.0的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三个全”:
- 全域旅游,旅游行业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旅游生活和全面美好生活的重要关切,开展全域旅游,不仅是今年更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
- 全行业导入:旅游业作为关联度大的综合性产业,必须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通过大力推动“旅游+”,不断衍生出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新供给,既为旅游业发展自身拓展了全新空间,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
- 全民参与,增进民生福祉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以往用“吃穿住行”来概括人们日常所必须,今后旅游不仅涵盖了吃穿住行,更是从“吃住行游娱购”到“医养研学居”发展,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群体。
“中国旅游4.0”的目标与行动:
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优化旅游业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实现互利共赢;构建包容普惠的旅游发展机制,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彰显旅游业的民生价值。
在行动方面,需整合产业链,改造产业边界,纵向推动产业协作,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端对端的全产业链整合;集成供应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旅游产业运行模式,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形成集成服务一体化,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提升价值链,应用商业智能,创新盈利模式,依托先进的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实现旅游业价值增值;维护生态链,突破物理与价值边界,推动全球资源要素整合,实现生态圈中各方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指引:强化旅游产业思维,提升“旅游+”的引导能力和供给水平,主动推动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出台一批指导“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标准,推出一批多样化融合发展示范产品,优化旅游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不断提升旅游供给效率,以此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法治体系,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创新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精准实施专项市场整治行动,强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改革旅行社、导游管理体制,推动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实行旅游全国一盘棋,实施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在全国范围启用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加强旅游标准的监督与实施,发挥标准对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推进导游执业改革,加强电子导游证的推广应用。
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支持“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联盟”建设,规范旅游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