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提到,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这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说法。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其中有一段关于“补天石”的描述。在《西游记》里,“补天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物,它被认为是天地间最完美的存在,用来补天和维持宇宙平衡。而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补天石”的关系也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暗示了他与家族之间的特殊联系以及他对整个世界的深刻理解。这种神话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也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在“甲戌本”未被发现之前,学界一直认为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程甲本”以及此后各个时期翻刻本都将补天石与神瑛侍者合为一体,直到1927年“甲戍本”被发现,书中第一回关于补天石的独特四百二十九字描述出现后,学界开始产生分歧。
按照“程甲本”及之后所有翻刻本的描述来看,补天石确实是贾宝玉的前身,随着“甲戍本”的发现,这一说法产生了疑问,如果从“甲戍本”的角度来看,补天石是由神瑛侍者变成的,但此时已经回到“太虚幻境”,最终成为了“如扇坠般大小”的石头,而非“玉”。
这种转变让补天石失去了作为宝玉前身的意义,有人提出另一种观点:贾宝玉并非补天石,而是来自“太虚幻境”的神仙,通过口中衍化的“玉”(即贾宝玉)降临人间,在这个过程中,补天石只是经历了变化,而不是真正成为宝玉的前身。
综合考虑,我认为“甲戍本”中的描述更为合理,因为它的存在弥补了“程甲本”中的一些漏洞,根据“甲戍本”的描述,补天石虽然能自我变化大小,但它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与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不是一体的关系,相比之下,“程甲本”将补天石视为宝玉的化身,似乎过于牵强。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当赖头和尚捧着“玉”诵读咒语救活宝玉时,这个情节听起来更有道理,而后来和尚送“玉”回去并索要万两银子的情节,则更加合理。
我觉得“甲戍本”中关于补天石的描述更合乎情理,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