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书院是干什么的?
位于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的“立德书院”热闹非凡。这一天,书院举行了“浙江省立德书院尚书学研究中心”、华文视讯《俞氏家风》读书会揭牌,“中国青少年手机电影研学营拍摄基地”落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品牌影响力人物”和“诗歌新农村共筑中国梦”万村诗歌大赛颁奖等一系列活动,力求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品牌。
据了解,立德书院由董村村乡贤吴宝芹捐资打造,是一个集休、学、乐、吃、住、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同时也是新昌县沙溪镇首个文化旅游融合项目。书院自启用以来,还与上海多所高校及各地名校联合办学, 分别作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开展联合教学基地,浙江省立德书院尚书学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手机电影研学营拍摄基地,华文视讯《俞氏家风》读书会,县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职工疗养基地,孔子奖章组委会国学教育基地。同时,书院还和华文视讯联合创办了董村家风文化影视基地。
此次,浙江省立德书院尚书学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手机电影研学营拍摄基地、华文视讯《俞氏家风》读书会揭牌落户,使立德书院的平台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将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工作。” 立德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全力助推文化旅游发展,努力使乡村变得更美,农民得到实惠。
“东林党”人的社会主张是什么?他们与阉党的斗争反映了什么问题?
东林党人的社会主张是:在朝为官时整顿君臣的政治道德,在野为民时整顿士子的学术道德。
换句话说,万历、天启年间的东林党人是由一群高举道德旗帜的官员、士子等知识分子组成的文化团体,专门对大明朝其他读书人(非东林党的官员及非官员)搞道德绑架,灌输“上无异教,下无异习,道德可一,风俗可同,贤才出而治化昌”的政治理念。
如果有人做不到,在东林党人的眼里就属于异类,必须排除在外。所以他们才会在万历年间利用京察来排除异己!
道德绑架讨不讨厌?南宋由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就已经让人痛恨不已,现在到了大明朝居然又来这一套。
如果是在朱元璋时期还好说,但偏偏是在明末这个社会风气相对开放、自由、奢靡的时代,东林党人还试图用这种愚弄人的价值观去约束朝堂,期望人人都能做一个道德君子。这种严重违背社会环境的做法,是极其不得人心的。
正因为如此,才激发了东林对立面的政治势力的诞生,万历时期为浙党、齐党、楚党等,天启时期为阉党!
那么,为何在万历、天启时期会出现东林党这种相对偏激的思想团体呢?关键在于明末思想大爆炸!
中国传统的治国思想是儒家(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到了两宋时期出现了程朱理学,在明朝中期(正德、嘉靖时期)又出现了王学(王阳明学说),但程朱理学和王学都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发展和继承。
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又有各自的思想,这样就会导致读书人的思想混乱。
如程朱理学“究也率流而据,而人厌之,于是乎激而为王子”,王学“究也率而狂,而人亦厌之,于是乎转而思朱子”,读书人这种不坚定的毫无信仰的率性而为,在东林创始人顾宪成看来会造成天下动荡,这样不利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局观,所以必须救世,必须尊孔,而朱熹理学和王阳明王学都是可以批判的。
“士之号为有志者,未有不亟亟于救世者也。夫苟亟亟于救世,则其所为必与世殊,是故世之所余矫之以不足,世之所不足矫之以有余。”
在顾宪成看来,救世之举就是要拯救世人的道德,只有道德提高了,那么大明朝也就得救了。
“砥操砺节昭昭冥冥,一禀于诚理,则外无亏玷之隙,而有以保其完矣,其于道德也几乎。”
而且此时的大明朝正处于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文明通过传教士在中华大地上开始和儒家学者接触,这种外来的思想进一步加大了顾宪成、高攀龙等明朝传统士大夫们的警惕。
所以为了正本清源,顾宪成才会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以保证儒家的纯粹性和血统高贵性!
正因为如此,东林党在治国的过程中(主要是天启年间)过分强调思想上的纯洁性,加上他们忽视了人性的多样性,才会把那些思想上不跟东林一致的官员排斥在外,而且作为道德君子的他们自然也看不惯宦官在面前说三道四。
在这样的气氛刺激下,也就催生了以魏忠贤为首的,以和东林党思想不一致的官员为骨干的阉党组织,成为明末最大的党争案!
但事实上,万历、天启两朝的东林党,是真正的君子,是道德审判的文化组织,而不是政治改革的士大夫集团。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人眼里看东林党只知道争权夺利,而提不出一个真正有效的治国方略的根本原因!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