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书批?
《鲁宾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初期作品,是丹尼尔
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问世后几个月内就四次再版,到十九世纪末己经出现了几百种不同的版本和译文的版本,一直受全世界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这本书写作风格独特,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写的这本书。下面说一下关于鲁滨逊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
这篇小说讲述了英国人鲁滨逊出海冒险,因船只失事流落孤岛,不得不孤独求生的故事。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刻画了鲁滨逊这一人物。他四次出海,最后一次时所乘商船触礁沉没,只有他一个人幸存,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近30年漫长而艰辛的孤岛生涯。他建帐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在荒岛上建设自己的家园。后来,他救了一位被手下控制的船长,共同夺回了大船,终于返回故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这个人他不会放弃生存的希望,用一切可能的东西,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同时他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他让别人万万都想不到在一座荒岛上创造了自己的家园,成为岛上的主人。
在这部小说中还说到了他遇到的许多危险,但他表现得是那么的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另外还有一种敢于冒险,勇于开拓;他还有一种挑战自然的信心,勇敢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他的遭遇,但可以有他那种户外探险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的乐观向上,百折不回的精神;锐意进取、坚强不屈的品质。启示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坚强的面对挑战,才能战胜它。
让我们再好好体会这本小说包含的内容吧,或许还能体会到什么更深的道理!
《红楼梦》里面的万千女性,各具仪态,你最喜欢谁?——我最喜欢秦可卿和史湘云?
我最喜欢三姑娘和刘姥姥^_^。讲真,不骗人。
《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末世”的小说,从一开始,便灾祸不断,丢孩子、死人、罢官、抄家……一派末日景象。好容易写个贵妃归省、凤姐生日、欢度元宵……又总是在“极热闹处”笔锋急转,以凄凉收场。其间人物,更是无论贤愚美丑,都各有各的“灰暗抑郁”,通篇读来,竟是一腔颓势难挽、一口浊气难出。唯独三姑娘探春和刘姥姥二人,性情作为积极奋勉,虽身处逆境却永思崛起,眼界开阔,性格阳光,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堪称浊世之清流,末世之暖阳,所作所为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先说三姑娘。林黛玉的眼中,探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在三春中是最出众的。唯一弱势的大概就是她的生母和亲弟,各种猥琐愚氓狠毒,伴着要强上进的三姑娘,三不五时就要拖后腿、上眼药……让人欣慰的是,探春身上没有沾染她母亲兄弟半点恶习,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自怨自艾、低落消沉。相反,她一直都在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生活自处,自尊自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情商博得了贾府上下的喜爱和认可。不仅如此,随着贾府日益腐败衰落,家灾国难端倪日现,不肖子孙、邪魔外道此消彼长,聪敏用心如三姑娘,越发认清了世事,超脱了小儿女的情怀而快速成长,眼光、格局远超贾府众人,最终摆脱了贾家这座注定倾倒的大厦,走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作者描述探春的成长,有三个代表性的场景,大抵表明了三个境界:
第一,小儿女巧心思帮解主母难。原著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贾赦要讨鸳鸯做姨娘,贾母因此气得浑身乱战,迁怒王夫人,说了重话:
“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
贾母难得一怒,大家都去避嫌,估计王夫人都被说蒙了,只有探春,不慌不忙,审时度势,意识到只有自己这个庶出的女儿可以为王夫人分辨几句:
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
三言两语,点明利害,瞬时便劝醒了贾母,化解了僵局。如此探春,不仅是王夫人的贴心小棉袄,更是老太太跟前的一朵“解语花”,难怪以王夫人对赵姨娘和贾环之厌恶,对她也不忍苛责,关爱有加。这一时期的探春聪慧稳重,贴心懂事,展现的是一位待字闺中,友爱亲朋,孝顺长辈的贵族小姐形象。
第二,管家人敢担当主张改革事。原著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讲述了探春联合宝钗、李纨等人在大观园内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一事……彼时贾府已是江河日下,入不敷出,探春因和宝钗、李纨受命共同协理家事,先是挑明了贾府买办们以次充好亏空公账的“宿弊”,又以赖大家园子的经营方式作例,提出在大观园内实行改革:
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虽然只是大观园里的小改革,却显示了探春诸多可贵之处:首先是敏锐地洞察力,赖大家的园子,贾府众人几乎都去逛过,皆是逛过就完,只有探春留意到园子的经营事宜,还从赖大家女儿口中深入了解了具体的经营模式。其次是敢担当、为人先的精神,那时的社会风气是以诗书功名为荣,以经营逐利为耻,贾府这样的勋爵世家更是如此,探春作为未出阁的小姐,仅是代凤姐管家,一上来便大刀阔斧破除了多年的陋习,为家计兴利除弊,完全不顾及个人可能的得失荣辱,堪称敢作敢为。再次是锐意进取的志气,众所周知,此番作为之前,赵姨娘刚刚闹了探春一个没脸,三姑娘当场落泪,换了一般的闺阁女儿,估计要消沉好一阵子,但是自强如探春,压根没有这番小女儿情态,擦干眼泪便投身改革,称得上豁达洒脱,越挫越勇……最后是拿来主义的智慧,把园子包出去是学赖大家的,但贾府园子比赖大家的大许多,家里情况也不一样,如何包出去不宜照搬照抄,探春联系大观园实际提出了分包给园内老妈妈的做法,后又结合宝钗的建议,在选定承包人和收取营利方面做出了许多改良,最终形成了几乎是上下满意、皆大欢喜的一整套改革方案,显示了她善于因地制宜、活学活用的智慧。如此善于谋划、勇于担当、长于领导,哪里还是大观园里的三姑娘,分明是格力集团的董小姐!此时的探春,已经不再是昔日庶出的贵族小姐,俨然是贾府运筹帷幄、独挡一面的当家人了。
第三,准王妃大格局正言警兴衰。探春日益成长,愈发洞明世事,到了原著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发表了一番“集眼界、格局之大成”的言论,一语道破贾家败亡的根本原因。 彼时因“十锦春意香袋”一案,凤姐等人奉邢、王夫人之命搜检大观园, 被搜的姑娘们要么懵懂,要么胆怯, 只有探春挺身而出,微言大义: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这一番表白,先是牢牢护住了自己的一众丫鬟,使她们免于无妄之灾;又一针见血痛斥了搜检行为的荒唐和危害,言明“大族人家”多是从内部自相残杀开始败亡……既有远虑又有近忧、可谓痛心疾首。说出这番话的探春不仅不再是庶出的三小姐,甚至不只是精明干练的当家人,而是深谋远虑、预见到贾府末日命运的先知者,相比于黛玉的儿女情长、宝钗的随分从时、迎春的软弱可欺,惜春的冷淡孤僻,李纨的槁木死灰,凤姐的经营逐利,甚至是宝玉的痴顽不灵,探春的格局和远见已经达到了《红楼梦》里诸儿女无法企及的高度,充分显露出未来背负家国使命远嫁异域的王妃气象。
探春的判词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预示了她最终远嫁的命运。骨肉分离固然伤悲,但是换个方向思考,脱离了贾府,甚至脱离了中原的“三从四德”,也许正是变相应了探春当初的志向“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从此海阔天空大有可为!而且“红楼梦曲”里也说“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可见探春最后并未受到贾府牵连,似乎后来还有机会与娘家人相见……
毛主席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宁愿相信,以三姑娘的雄才大略、心气抱负,终在番邦一展所长,大放异彩,开启了人生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后来更机缘巧合庇护了贾家子孙一脉相传,成就了一番贾探春的事业和道理。
说完三姑娘,再论刘姥姥。刘姥姥官称“姥姥”,但实际并不是贾家亲戚,只是其女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宗,靠着这么一点不算关系的关系,刘姥姥硬是凭着自身过硬的素质把一手烂牌给打好了,不仅为一家子谋了个小康景象,还与贾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番因缘际遇中,这位乡野老妇以贫贱交富贵在先,临危难助恩人在后,展现了乐观积极、世故通达、慈悲善良等等很多可贵的品质,其中最令人感佩的是一个“勇”字。“勇”字当头的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次比一次惊艳!
一进荣国府,“勇”字表现在勇于开口。第一次进荣国府的刘姥姥,纯粹是刷脸打秋风,乍一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为后面逛大观园的欢乐故事埋下了伏笔,但仔细考虑,便会发现刘姥姥此举实在需要莫大的勇气。对于刘姥姥家而言,贾府门第太高,别说不是正经亲戚,就算是正经亲戚,也不一定敢去走动,你看元宵节贾母延请族中人就可见一斑:
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有家内没有人, 又有疾病淹留,要来竟不能来;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更有憎畏凤姐之为人, 赌气不来的;更有羞手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
反观刘姥姥,对于家计艰难并没有寻常老妇的抱怨指摘,而是主动提议去贾府投亲求助,更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说服了为难怕羞的女儿女婿,自告奋勇带着外孙子去走动,称得上是有勇有谋,比很多男人还强。
二进荣国府,“勇”字表现在勇于自黑。这次刘姥姥本是来送菜的,一来报答上次赠银的恩典,二来进一步加强跟贾家的联系。哪知投了贾母的缘,察言观色,几个乡野轶事便把王夫人和贾母两个重量级人物“听住了”,博得了与贾家众人同逛大观园的机会,期间大家拿她取笑,她自己心知肚明,但她更知道哄得贾母高兴,是决定她一家生计的关键。故此毫不扭捏造作,一路插科打诨,凑趣搞笑,主动配合鸳鸯和凤姐客串了一把“女清客”,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成就了《红楼梦》里最欢乐的场景: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 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 “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 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这一场哄堂大笑,没有明喻暗喻,也没有阴谋阳谋,就是实实在在的欢笑,彻彻底底的高兴!而这一切,全靠刘姥姥勇于自黑。对比贾家后来各种凄凉没落景象,这样纯粹的欢快热闹可谓弥足珍贵!从这个角度说,此时的刘姥姥已经是贾家的贵人。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为大家带去了欢声笑语,自然也赚得满载而归。“世上没有白来的午餐”,世情通达的刘姥姥又怎会不知?
三进荣国府,“勇”字表现在勇于担当。刘姥姥第三次出场是在原著八十回之后,具体言谈作为各种版本莫衷一是,但结果大同小异,都是刘姥姥仗义援手相救巧姐。其中,个人认为百二十回的程甲本情节最提气: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算是真正显了神威,作了平儿的主心骨,搭救巧姐于水火:
“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 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平儿道:“这可是混说了。我们这样人家的人,走到那里去?”刘姥姥道:“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 即刻叫我女婿弄了人,叫姑娘亲笔写个字儿,赶到姑老爷那里,少不得他就来了, 可不好么?”
“扔崩一走”本是鼓词儿里听来的主意,不算稀罕,难得的是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勇气,要知道这可是亲祖母做主,亲舅舅保媒的婚事,王夫人尚且打算做“缩头乌龟”,刘姥姥一介草民硬是敢和贵族相抗,这份胆识和忠义,算是十倍报偿了凤姐昔日待她之善。经此一役,刘姥姥在贾府可说是彻底挺直了腰杆,站稳了脚跟。“扔崩一走”的事迹也成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难得的大快人心之事。
乡野出身、年逾古稀的刘姥姥,就这样凭着一个“勇”字,走进了荣国府,走出了一家子的活路,走来了巧姐的希望。
我是“红楼故事会”,感谢阅读,欢迎评论,多歧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