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转折和转变。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有一段时间是特别重要的。这期间他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手法,开始探索更为深沉和富有批判性的主题。这个时期标志着鲁迅个人思想的重大突破,也为其后来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认为这一时期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我来回答鲁迅一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八十三年纪念日,让我们回顾他的一生,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过三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转折:
家庭由小康坠入穷困,18岁便旅行到南京,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想走“实业救国”之路,作者思想正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晚清,鲁迅这种出身的青年最大的出路就是科举考试,其实鲁迅几兄弟参加过科举,但成绩不佳,鲁迅后来离开家乡,先后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南京路矿学堂学习,在南京他阅读了许多新书刊,这些报纸和译著改变了鲁迅的思想,他当时很崇拜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后来鲁迅考取官费留学生,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最初学医是为了救国,因为他始终关注的是国民性,据许寿裳回忆,鲁迅认为中国的问题是缺少爱与诚,这正是中国文化晚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由此鲁迅开始不认同清政府,在东京留学时,他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第二次转折:
到东京留学,决心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最重要的转折点:
第三次转折:弃医从文,学文学,走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1927年1月间,鲁迅接受中山大学的聘请,从厦门来到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和文学系主任的职务,当时的广州是大革命的策源地,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尚未公开破裂,但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已越来越尖锐,周令飞表示,祖父在中山大学时曾非常有名气,但这只是工作意义上的,但人生意义上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他和祖母团聚,开始了新的生活。
另外一个重要转折点:
鲁迅一生伟大的斗争业绩,是在定居上海后的十年,也就是说,从一九二七年九月离开广州,至一九二八年是一个转折点,我想,对鲁迅思想转折点的探究,定会进一步明确鲁迅思想的意义与学术理性。
鲁迅在广州期间,广州正处在大革命时代,他冷静地迎着风暴,读进步书籍和报刊,广州大屠杀震惊中外,鲁迅以忧愤冷峻的笔调,沉痛地叙述了白色恐怖的见闻,鲁迅思想的激烈变化,完全是社会环境逼出来的,作家需要思想的高度,解剖自己是关键,鲁迅说:“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使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
鲁迅显然在解剖自己,从进化论到阶级论,内心力量的急剧转变,让他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这是一句多么耐人回味的话语,纠正了他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作家是逼出来的,而不是养出来的,鲁迅在上海生活的最后十年,正值国内国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期,他参加了一系列的进步团体和组织,作为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发起人之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重要领导人,他无所畏惧,毫不屈服,大力发表团结和言论自由的宣言,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意义,是指导文艺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主要贡献:
鲁迅先后参加编辑过多种杂志丛书,还领导了新兴的木刻运动,介绍了苏联及欧洲各国的版画,并同胡适、梁实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论争。
鲁迅杂文的地位:
鲁迅杂文的巨大历史地位与价值,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这些杂文的产生,是诗与政治结合的武器,毫不犹豫,一针见血,作家是逼出来的,而不是养出来的,鲁迅在上海生活的最后十年,正值国内国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期,他参加了一系列的进步团体和组织,作为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发起人之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重要领导人,他无所畏惧,毫不屈服,大力发表团结和言论自由的宣言,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意义,是指导文艺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鲁迅一生中的决定性转折点出现在1927年,通过这次转变,他完成了从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向文学家和革命战士的转型,他的思想得到了深刻的发展和升华,最终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