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首次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自此以后,中外史学家们普遍认可这一说法,并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之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条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途径莎车,越过葱岭,直达大月氏,进而抵达安息;另一条则从玉门关出发,经过车师前国,沿着天山南麓西行,到达疏勒,越过葱岭,进入大宛,最终到达康居、奄蔡(当时属于康居,位于今日的克什米尔附近),还有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元末的南方丝绸之路等其他重要路线。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贸路线,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文化交流桥梁,无论是上自王公贵族,还是下至普通民众,都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张骞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的起点,而且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之间最直接的贸易通道,更是不同文化、宗教和文明交汇融合的重要平台。
丝绸之路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有时也被简称为丝路,尽管丝绸之路是一个沿线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地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壁垒揭开,从此,这条路线成为了各国使者和商贾来往的重要通道。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连接了中原与西域,也连结了阿拉伯、波斯湾地区,以及后来的东亚国家,经过数个世纪的努力,丝绸之路向东延伸到地中海,而向西扩展至法国和荷兰等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还可以抵达意大利和埃及,成为亚洲与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国际贸易网络,更承载着人类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