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旧唐书:文宗纪》记载,“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三月,以给事中萧澣为郑州刺史,入为刑部侍郎。”萧澣在郑州任刺史期间曾主持修建了夕阳楼。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投奔萧澣,并因其才华出众深受萧澣赏识,后来,萧澣被贬职,李商隐路过郑州时得知萧澙被贬谪的消息,独自登上夕阳楼,抚今追昔,抒发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云:
花明柳暗绕天愁
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另一项研究表明,夕阳楼是中国唐朝宋朝八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北魏,是中国最早的唐宋八大名楼之一,虽然萧澙只是进行了重修,但如今夕阳楼早已不再存在,只剩下夕阳楼遗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当地政府计划重新建造夕阳楼,期待建成后再次成为郑州的八景之一。
苏轼在郑州的兄弟惜别
北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宋代文学家、诗人苏轼和弟弟苏辙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苏轼以其优异的表现考取了第三等,开创了宋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等级,当时兄弟俩年龄分别为26岁和23岁。
这对年轻的兄弟能够在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在这次离别的路上,他们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临别之际,苏轼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之情:
不饮胡为醉兀兀
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
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望,两地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遥远,只有那孤独的身影出现在视线尽头,苏轼感叹:“苦寒思念你,为你披一身单薄的寒衣。”他骑着瘦弱的马,踏过冰冷的月色,心中满是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苏轼还提到了自己的弟弟苏辙,他写道:“寒灯相对忆往昔”,表达了自己与弟弟之间深厚的情谊,即使身处异乡,他们依旧能够共享这寒冷的夜晚,共度人生的孤寂。
苏轼深知,人生总有别离,但他也担心时间过得太快,以至于无法抓住眼前的美好,他劝告弟弟:“慎勿苦苦追求高位,以免错过眼前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不仅是苏轼对弟弟的深情厚谊的体现,更是他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