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叫《落魄富二代修仙》。
试读如下:
比武场上风云变幻,高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昨天的事端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宗主孟天翔和大长老邢天龙依然坐在高台上,其余六位长老也是如此。
场面上看似平静,但实际上剑拔弩张,雷老怪看着孟天翔的眼神都充满了怒火。
金庸的哪部小说的格局最大?
《鹿鼎记》与《天龙八部》格局逸伦超群,高于其他。
若再斟酌,还是《天龙八部》高一点点。
《鹿鼎记》妙在,主角说是韦小宝,实在是康熙朝,韦小宝乃是个清朝阿甘,不小心就经历了康熙朝所有大事:擒鳌拜、奉顺治、平三藩、定台湾、《尼布楚条约》等等。
韦小宝又是个多面间谍,于是见识了各种矛盾:贯穿全书的满汉矛盾、江湖帮会如南明旧部之间的矛盾、三藩与清廷的矛盾……
这格局自然极大,是漫画版的康熙朝前期简史。
同时又以金庸自己的方式——塑造韦小宝这么一个反主角——总结了自己的武侠江湖,是他自己写了本《堂吉诃德》,终结了自己的武侠历史。
韦小宝的经历,从一个妓院之子、假太监、青木堂香主、钦差大臣、赐婚使、大将军、俄罗斯宫变的谋臣、韦爵爷、抚远将军……可谓讽世到了极致。
但整体而言,《鹿鼎记》是本很轻的,带有戏谑味道的书,韦小宝是个目睹者,经历者,而书里除了他,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康熙,康熙的成长,康熙的决断,康熙在小说结尾看着黄宗羲的书时的那种悲怆,“我当皇帝当得也不坏,他们为什么想杀我”,是本书真正的灵魂。
《天龙八部》呢?
对历史的描摹也有,但不如《鹿鼎记》那么广阔,出现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大理政斗、宋辽矛盾、辽国内讧、金国崛起(完颜阿骨打浮光掠影的几笔写出了英雄本色),以及高太后逝世后元祐党人的事。
但《天龙八部》的妙处在于:
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命运,然后上升到了一个人类普遍痛苦:
每个人都是求之不得,每个人都很苦。
所谓: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天龙八部》从大的方面既包含了对天下兴亡的关注,反省了自己狭隘的民族观点。
又从小处着眼,对每个人物的剧情和结局都做了很好的铺垫,每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让人丝毫看不出作者在刻意的写某个情节,而是用文字构建出了一个世界,让读者窥伺到其中的一切。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开头就写了圣母院墙上的“命运”两个字,也透过这两个字让读者见到了人们的痛苦挣扎。
金庸给小说命名为天龙八部,也向读者展现了人世间的众生百态,小说里的人们都在苦苦追寻着什么,然而最终却只收获了毫无所得的无奈(金庸后来修改的版本更出色),气势恢宏,结构精妙,情节曲折,回味无穷。
这真是经历世情之后,终于有点悟了,算是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每个个体所经历命运及其挣扎的大悲悯,也是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