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唢呐产生于北方?且在北方多用于喜事?

13分钟前阅读2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5179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3580
  • 回复0
楼主

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的唢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结合演奏,适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能够深刻而细腻地抒发乐曲内在的思想感情。

唢呐又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流行于亚、非、欧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对于唢呐,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谓,日本称唢呐为茶留米罗;朝鲜、韩国则称抹轰、拜来、宰乃等等,唢呐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源于波斯

日本学者林谦三认为唢呐源自波斯、阿拉伯的苏尔奈。

2、源于新疆

周箐葆认为唢呐最早产生于新疆,后来由突厥族传至阿拉伯国家和印度,再向西传至北非和欧洲,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可。

3、源于东汉时期中原地区

贾衍法提出唢呐在东汉时期已在中原地区流行,不过当时的称呼是“大笛”。

经过多方考证,后两种说法更具说服力,周箐葆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画像石,显示了乐队中有唢呐的形象,刘勇博士在《中国唢呐音乐研究》中也进行了深入调查,证实了这些图像的真实性。

唢呐历史悠久,最早可能源于波斯,但自明代以来,唢呐已经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能独奏,也能合奏,还是歌舞和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在民间,唢呐是节日庆典、集会、丰收、婚丧、仪仗的主打乐器,劳动人民用唢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无论是高亢激昂还是低徊婉转,都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唢呐在伴奏中同样不可或缺,它不仅能营造氛围,还能通过节奏的变化加深主题,丰富人物的性格,电视剧《抬花轿》和《信天游》中的唢呐演奏就生动展现了不同情境下的喜怒哀乐。

唢呐作为民间艺术,具有极高的生命力,一直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和体现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唢呐演奏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但只要保持贴近大众的内容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唢呐必将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艳的奇葩!

0
回帖

为什么唢呐产生于北方?且在北方多用于喜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