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于山光景区是福州三山中的两山,是福州两座文化名山。 福州三山以乌山的景不雅更佳,乌山有三奇:一是古榕多而奇,古木参天,且榕树均长在石上,遮天蔽日,夏季纳凉好去向;二是石奇,乌山整座山均为石头,呈黑色,故别名乌石山,乌山腹部被掏空,为福州更大的防浮泛,据传福州的金库亦设此中;三是石刻奇,乌山石刻之多仅次于鼓山,且多为名人所书,福州第一个石刻“般若台铭”就在乌山上,是李白叔父李阳冰所书,为中国四大台铭之一,黎公园内的“乌石在,黎公在”是极为少见的阳刻书法,福州历代文人太守、知州均在乌山留有石刻,乌山成了福州历代名人的“签名簿”。
因乌山光景极佳,唐宋八各人之一曾巩赞它不亚于道家蓬莱三仙境,故乌山别名“道山”,曾巩所著《道山亭记》使它传播千古,现在曾碑已失,道山亭犹在。乌山是福州道教名山,山上道不雅寺庙良多,香火兴旺,每逢初一十五上香者良多,山脚卖香的店铺有时一日净利就有一千余元。
山上除“道山亭”外,还有一座“先薯亭”也很有名,是为纪念中国第一个引进甘薯的福州长乐人陈振龙而建。 于山则是福州汗青文化的缩影,早在战国期间越国被楚国所灭后,越王勾践的后代于越族定居于此,故名于山;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九月九日,无诸在于山登高望日,故于山别名“九日山”,今人建有九日台音乐厅,为福州更好的音乐厅;东汉时江西人何氏九兄弟在于山炼丹,后何氏九兄弟在升天九鲤湖成仙,故乌山别名“九仙山”,今有“炼丹井”“九仙洞”遗迹,有福州地域更大的道不雅“九仙不雅”,于山亦成为福建甚至中国“梦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唐末闽王王审之建白塔,在此与民同乐,为于山留下一文化大手笔;五代时义收僧人在于山捐躯求雨,后人建有法雨堂;宋代时中国第一部《道藏》即刻印于九仙不雅;明代时戚继光在此抗倭庆功,醒卧石上,有“醒石”遗迹,后人建有“戚公祠”、“平远台”、“蓬莱阁”纪念戚继光;清朝时洋务运动,沈葆贞创建“船政私塾”,第一批学员就读于于山白塔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惟家”严复读书于此,于山迈向西学第一步;辛亥革命福州光复战斗在于山打响,今留有于山炮台;民国时蔡廷锴、蒋光鼐将军在于山补山精舍策动“福建事情”,不多,郁达夫游“戚公祠”,做《满江红》,以抒报国壮志;现在,于山山脚下那段明朝古城墙上日军炮火轰炸过的遗迹,不时提醒路人莫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