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兴寺位于长子县城东南17公里处、张店乡崔庄村北的翠 云山上,1984年3月至1996年10月,由慈林山(现址东2公 里处)搬家至此。寺院坐北向南,三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 有庙门、舍利塔、长明灯、圆觉殿、毗卢殿、阿弥陀佛殿,中后 两院配以廊庑配殿。
搬家前,寺仅存舍利塔、长明灯、圆觉殿, 其余殿宇、廊庑均已残毁。原寺址南北长110米,工具宽69米, 占空中积7590平方米。搬家后的法兴寺,全照原样复建和安拆, 占空中积达36000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寺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 (401年),初名慈林寺。
唐咸亨四年(673年),寺前院增建舍 利塔和两座八角形石塔。上元元年(674年),慈林寺改称广德 寺。大历八年(773年),造长明灯台一所,俗称燃灯塔。北宋 治平年间,改寺名为法兴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由塑工 冯宗本等人塑造圆觉殿释迦牟尼、阿难、迦叶、护法金刚和十二 圆觉菩萨、圣像菩萨。
之后,历代均有补葺。1973年,毗卢殿
因倾塌改修为碑亭。寺内存唐、宋、元、明、清碑碣多通。圆觉 殿面阔3间,进深3间,悬山顶,五脊六兽,虽履历代重修,仍 保留了宋代梁柱遗构。殿前檐青石墙上雕琢动物、莲花图案,门 上刻铭文和柱面与佛台阴刻斑纹等雕工精细,生动有力。
木雕释 迦牟尼佛像高坐于殿中方形莲台上,文殊、普贤摆布列侍,并分 站两躯护法金刚。两次间各塑圆觉像6尊,或表露上身,或披衣 半裸,脸蛋圆润,高髻秀眉,神志飘逸,服饰色彩温和,衣纹起 伏流利。此中一手托腮做思虑状圆觉菩萨,神气溢于眉梢,流于 吵嘴,外型漂亮堪为宋塑之冠。
位于圆觉殿前之燃灯塔,高 2。 26米,平面八角形。塔身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每门边雕束 腰莲花圆柱。束腰雕8个伎乐人,刻工精细,外型美妙,系唐代 原物,为研究唐代乐舞供给了形象材料。舍利塔又称石殿、石经 楼,唐咸亨四年(673年)建造,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正方 “回”字形,边长8。
8米,周长35。 2米,高10。 7米。拱形石板 门,重檐楼阁式,整个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形 造奇异,为中国现存古塔所仅见。寺外西北角台地保留有唐代形 造差别的两座禅师塔,也属珍贵。1988年,法兴寺被国务院公 布为国度级重点文物庇护单元。
寺院所在的翠云山,形似馒头, 顶圆坡缓,满山松柏葱茏,芳草如茵。山下丹河环绕,太洛公路 从山脚穿过(距寺院仅500米),交通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