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市东北偶有一座小山,名蕺山,据《山阴县志》称,山多产蕺,蔓生,茎紫,叶青,其
味苦。”越王勾践兵败于吴国被放回后,为报仇雪耻,常到蕺山采食蕺草自励,故称蕺山。晋代, 书圣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时,在此建造房屋,故又称王家山。在蕺山南麓有一座寺庙,名戒珠
寺,相传寺址即为羲之别业。
王羲之为什么要舍宅为寺,寺庙又为什么叫“戒珠寺”?此中有个 故事。
相传昔时王羲之曾有一颗掌上明珠,大如核桃,晶莹剔透。人皆称之为宝,王羲之更是喜
爱,朝夕赏玩,爱不释手。可是有一天,那颗明珠却不知去向,踪迹全无。王羲之四处寻找,末不成得。
当时,王羲之与一位老衲过从甚密,老衲每日来王府与王羲之吃茶品茗棋战,谈诗论文,讲佛
说法。自明珠失落,找寻不着之后,王羲之遂疑心宝珠被老衲所窃,与老衲关系日渐疏淡。老衲 察觉王羲之的心思之后,有口难辩,整天长吁短叹,不久竟郁郁成病,含冤而死。
事实是谁偷了王羲之的宝珠呢?不久毕竟水落石出。
王羲之所饲养的一只大白鹅突然不 食而死,家丁在宰杀白鹅时,发现一颗珠子梗阻在白鹅肠腔内,再一细看,恰是王羲之失去的那
颗明珠。家丁赶紧将珠子送给王羲之,王羲之见到失而复得的明珠,忍不住满脸羞愧,懊悔本身 有眼无珠,错怪了老衲。然而此时已逃悔莫及。
为了表达本身的歉意,王羲之特意去老衲坟前
祈祷,表述了本身的逃悔之心,请老衲在冥冥之中原谅本身。不只如斯,王羲之还决然舍宅为 寺,亲书“戒珠寺”三个字,造匾悬于寺前,以示戒绝玩珠之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