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2年前 (2022-10-19)阅读3回复1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4784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5680
  • 回复0
楼主

  白鹿洞书院位於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全院占空中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於明清”。现存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比及建筑群落构成。建筑均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构造,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恬澹之气。

    书院门楼由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比及次要建筑构成。  书院门楼,高约6米。砖木构造,四坡式二层。顶层,四斜脊,尖端起翘。檐下为砖砌长墙,粉饰有趾形花瓣和棱形图案。第二层与上层同,檐下以砖砌方形砖柱。门楼中镶嵌有明代江西提学副使、文学家李梦阳书“白鹿洞书院”横额。

  棂星门,始建于明成化三年(西元1466年),为南唐知府所建,明弘治十一年(西元1498年),南康知府苏葵重建。初为木构造,後南唐知府周祖尧建为石牌楼。它是白鹿洞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古代传说“棂星”即“文星”,以它命门,意即此处人才辈出,为国度培育栋梁之才之意。

  门为牌楼式,六柱五间,二层石梁毗连。中梁刻有缠枝牡丹,石抱鼓扩柱病,饰海波纹,刀法粗暴简练。  棂星门後为泮池。汗青上称学宫前的水池为泮池。“泮者教化也”。池呈长方形罢,池上建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两侧拆有花岗岩的栏杆和栏板。原名泮桥,现名状元桥。

    礼圣门,即书院正门,原称先师山门,或称大成门。初为宋淳熙九年(西元1182年)墨熹拿钱三十万赐与南康知军闻诗嘱其所建。门十扇,木门廊式,为空心几何形图案,裙板为平面木板,两侧为阁楼,硬山顶,屋脊工具两端饰陶龙。正门四柱五间。全长22。10米,高7。

  30米。门楣上悬挂着“正学之门’的匾额。  礼圣殿,别名大成殿。始建成于宋淳熙九年(西元1182年),是祭祠孔子及其门徒的场合。殿为宫殿式,平面呈长方形,砖木构造,以木柱支持,有大木柱20根,石柱砌,浮雕缠枝纹饰,为明代遗物。殿中四柱三间,殿壁大木柱12根,以砖砌壁,周环以廊。

  殿平面长20。59米,宽24。44米,得重檐九脊,斗拱交织,灰瓦白寺,巍峨宏伟,气焰庄严。殿外重檐正中悬有“礼圣殿”竖额。殿内正中立孔子线雕行教立像,为唐代吴道子所绘。上悬清唐熙手书“万世师表”匾额。後壁摆布竖有四块由墨熹书“忠、孝、廉、节”四字大石碑。

  展中摆布安有“四配十二哲”石线雕像。常年香烟迷漫,使儒气中带有几分禅气。  书院门楼的西侧为紫阳书院,次要建筑为墨子祠、报功祠、丹桂亭。  墨子祠,始建於明正统三年(西元1438後),是专祀墨熹之祠。祠为砖木构造,硬山顶,灰瓦白寺,平面呈长方形,四柱五开间,祠内中立墨子自画像石刻,像左立张象文《文公墨子专祠碑记》,右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上悬唐熙手书“学达性天”金字匾额。

  步入祠内,大有“南渡儒林传,先生第一人”之概。  报功祠,在墨子祠之西,初祀李渤等历代“有功于洞之学者”。原称先贤祠、三贤祠。明正统三年(西元1438年)南唐知府翟溥福建。祠李渤、周敦颐、墨熹。还祀有程颐、程颢、张横渠、陈了翁、陶渊明、刘西涧父子七先生,祠为砖木构造,建筑款式、规模和墨子祠不异。

    丹桂亭,在院的中部,建於长方形台基上,木构造,歇山顶,四斜坡式,四斜坡式,正脊砖砌,四挑檐,四木柱去撑,斗拱上托,花岗岩圆鼓式柱础,素面。中立“紫阳手持丹桂”碑,为岭南曹秉浚书於光绪四年(西元1878年)九月。书院门楼的东侧为白鹿书院。那组建筑是书院的主体,各建筑体均从差别角度表现了它的适用性,其次要建筑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思贤台等。

    御书阁,始建於淳熙八年(西元1181年),原名圣旨楼,现阁为收藏唐熙御赐《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古文渊鉴》、《墨子全书》等而建。阁为木构建筑,二层,平面呈方形,周环走廊。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庑殿顶阁为木构建筑,二层,平面呈方形,周环走廊。

  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庑殿顶,翘角宏伟。阁外柱有题联:“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明伦堂,别名彝伦堂。明正统三年(西元1438年),南唐知府翟溥福建。砖木构造,白寺灰瓦,人字形硬山顶,四开间,前有走廊。明伦堂系书院授课的处所,故外悬挂有“鹿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的对联,以鼓舞生员用心攻读,以获得“仁智独得之天”。

    白鹿洞初有名无洞,明嘉靖九年(西元1530年)南唐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後士文》。嘉靖十四年(西元1535年)南唐知府何岩,雕石鹿置洞中,并做《石鹿记》:“自唐以来,白鹿洞名全国矣!然历世既远,则鹿弗存,而洞亦圮”,“是诚有名而无实出。

  ”石鹿,竖耳抬头,凝望前方,刀法简练。石鹿後有清顺治十四年(西元1657年)白鹿洞山长熊维典撰《少司马大中丞蔡公重兴白鹿书院记》。洞为花岗岩砌,呈券拱形,高4米,宽4。15米,深6。35米。洞右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可登思贤台。  思贤台,筑於明嘉靖九年(西元1530年),嘉靖三十年(西元1551年)江西巡按曹汴建亭台上,寓“睹台思贤”之意,故名思贤台。

  台平面呈正方形,亭为木构造,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双层斗拱托檐,中开一门,四边有木造花窗,前护花岗石量围栏。台上四周有石板围栏,栏中镶有石刻,有衡崖书“理学渊源”;刘世扬书“思贤台”;秦大夔书“仰行处”;李资元书“扑朔迷离,静里乾坤。”白鹿书院之东为延宾馆,其主体建筑名为春风楼,木构造,歇山顶,翘角,香檐,下楼外伸,由四根圆立柱支持着,构成外廊。

  面阔15米,进深8米,上下两层。显得既庄严,又安好。寓宴请来宾之意。楼两侧建成有两排配房。  在飞阁流丹的古建筑群中,数以百计的历代题咏碑,分工具两碑廊安设其间,为书院凭增了几分古朴的气氛。书院的建筑群,次要建筑均对称地安插在中轴线上,若是将此建筑比做“凝固的乐章”,那麽,此中的台、堂、阁、殿,就是那部乐章中的华彩乐段,充实抒展着一个连绵数百年的主题。

  凝眸静不雅书院内那文采纷呈的匾额对联,那数以百计理念化的古碑,那疏密有致的嘉木芳卉,无不透露出浓重的文化气氛。  院前有一条明净见底的小溪,史贯道溪。溪上架有一座古桥,称枕流桥。桥为石构,两旁有护栏,横跨贯道溪,桥下溪流奔涌,大石枕之,有墨熹书“枕流”石刻,故名。

  桥长12。5米,宽3。2米,高约10米。初为墨熹在宋淳熙八年(西元1181年)所建,始为木桥。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南良知府杨树基改建为石桥。李梦阳《枕流桥》诗:“峡急岂有心,临桥石相激;蓦惊桥上听,落日人独立。”描述了此桥的险峻。贯道溪中的崖石上,题刻有“白鹿洞”、“隐处”、“钓台”、“漱石”、“流杯池”等,石刻缔造出深挚的文化气氛,使那里实正表现出“泉声松韵点点文心,白石寒云头头是道”的神韵。

    “莫问无空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同”。白鹿洞书院恰是以如许的独立精神和超逸情怀,塑造着她的不朽。

0
回帖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相关回复(1)

幻影
幻影
沙发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内,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殿堂。
3天前 (07-20 19:06)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