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第一段: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照三家村塾究的解释就是:“孔子说,我们所住的乡里,要择仁人的乡里,四周邻人,都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实不晓得世界上哪来那许多仁人君子,对“择不处仁,焉得知?”他们解释说:“我们选择一个栖身的处所,假使不住在仁里的傍边,那小我就不算有聪慧的聪明人。
”若是实是如斯,那么,我们各人都是笨伯!关于那种解释,适才攻讦过了,那是三家村的学究们的解释。
?如今按照我们新三家村塾究的解释,“里仁为美”意思是我们实正学问安放的处所,要以仁为尺度,到达仁的境界,也就是学问到了实善美的境界。
“择不处仁”的意思是我们学问、涵养,没有到达处在仁的境界,不算是聪慧的成就,那是第一原则。
?那个“里”字应该做为动词看,当然也指栖身的处所。但是栖身的处所,有处的意思。“居、住、处”在古文中,有时是暗示站或坐在那里,是动词。
我们读春秋战国时代著的书,经常看到“居”零丁一个字。我国古代没方桌子,没有椅子。日本人的榻榻米,是我们中国去的,由秦、汉到魏,都仍是席地而坐。魏晋以后才从西域传进椅子来。唐代以前我们还看到一句话——“据胡床而坐”,胡床就是椅子的初形,从西域过来的。
我们中国文化,许多名词有一胡字,如胡椒,一看就晓得如许工具是外来的;不是“胡”就是“蕃”,蕃茄就是外国来的。后来又加上“洋”,如脚踏车是外国来的,四川人叫“洋马儿”,以至如病名“洋梅疮”也是外国传来的。在明代以前,我国的医学册本上,没有看过那种病,可见那是从外国传进来的,并且起头由广东方面上岸的,所以又称做“广疮”。
?我们晓得了那些事理,就领会居、里的意义就是“自处”,“里仁”的意思也就是一小我若何处在仁的境界。处世,处人,尤其是自处,都要有“自处之道”。再大白点讲,什么叫“里仁”呢?就是我们随时要把涵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如今议论“仁”。
说到仁字,孔子学问的中心来了,头大的问题来了。上面三篇中,第一篇学而时习之,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仁。“仁”是什么?两千年以来,莫衷一是,那实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标题问题的里仁。自处于仁,里仁象征了学问的中心在若何自处。自心是“体”,处于人之间就是“相”和“用”了。
相就是人的行为,用则是阐扬的感化。所谓自处就是自立,所谓处人就是立人。佛家的所谓“菩萨”之道,自立立人就是菩萨,那是梵文“菩堤萨埵”的译音,译成中文简称菩萨,等于中文的圣贤,名称差别罢了。自处处人,就是仁的体用。
?第二,本篇孔子就讲到“吾道一以贯之”,换句话说,就是体用一贯,有体有用。
所以说仁只是行为,只讲用不讲体,不讲心里涵养,也错了。若是像另一派的宋儒所说,仁就是在那里默坐,养性谈心为仁,不讲究用,不克不及救世救人,不克不及立己立人,也错了,应该体用一贯。
?第三,在《述而》篇里有“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那四点是孔子讲学问的中心纲要。那也是他“一贯”的事理。但在《颜渊》篇中却提到“一日低廉甜头复礼,全国归仁”的彻底语。那些材料,我们要先领会,以后再研究那篇的自己,最初把结论沟通起来,各人就能够豁然贯穿了。
参考材料:《论语别裁》——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