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还有六零后在买基金吗

2天前 (03-07 12:24)阅读2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4373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7473
  • 回复0
楼主

请问现在还有六零后在买基金吗

我妈妈就是60后,买基金那是非常起劲。

尤其是2020年,基金大牛市后,更是对基金情有独钟,每天都会看基金净值涨跌,是一个十足的基民,基金里的总资金应该也有个50多万了吧。

我觉得,买基金和年龄关系并不大,买基金不分老少。

就像炒股一样,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有很多人非常热爱炒股。

妈妈接触基金非常早,那是在2007年的第一次基金热,银行开始大肆推动基金的销售。

当时是大牛市,基金的净值屡创新高,我妈、我舅、外公、外婆一大家子,都成了基民。

或者说是从股民,变成了股基混合的民众。

就好像九十年代买保险一样,那时候对于基金没什么具体的概念,就知道也是投资股票的,会上涨,能赚钱。

反正就是一窝蜂的入市,做了高位接盘的基民。

好在那时候钱不多,也就几万块给她折腾,也没亏太多,反正比起我爸炒股的巨亏,基金还是相对比较“稳健”的。

之后,她又陆陆续续在银行买过不少基金,反正每次都是3万5万的。

但凡是银行的理财经理推荐,但凡是手头有闲钱,她都会买一些。

那时候我还奇怪,为什么每次给她推荐基金的时候她总有钱。

后来发现,原来理财经理都是从后台看着她资金到账,然后让她买基金的。

为了完成业务指标,也真的是想尽了办法。

同时,她们还会经常告诉我妈妈,什么时候该卖了,什么时候又该买了,经常还换品种。

一般一只基金涨幅超过15%,就会让她卖掉一半,30%就清仓换新基金。

至于跌了,就告诉她,捂着就行早晚会涨的。

当然这话基本也应验了,2015年她买得最烂的军工基金,期间最大回撤超过60%,到2021年也顺利翻身,还赚了点。

只不过这6年的时间成本,至少也价值30%了吧。

这些年下来,基金或多或少赚了点钱,而且基本上每一只都是盈利的,还没踩过雷。

更神奇的是她2019年误打误撞买的一只华商智能生活的基金,到2021年居然累计涨幅超3倍,2021年更是实现了翻倍行情。

这只基金仅有3个多亿规模,竟然跑出了如此优异的业绩,这对于一些头头是道讲基金怎么买的,完全是打脸了。

这也让我颠覆了一些对基金的认知,原来基金行业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就好像大佬们认为的垃圾股,也有可能走出翻身的走势。

只可惜,她听从理财经理的说法,净值涨到1.2的时候就开始抛售,等到净值3块钱的时候,仅剩下20%的仓位,即便当时买了10万,也没能赚什么大钱。

妈妈的心态很好,她总说,买基金就是赚点“小菜铜佃”,不求多高回报,但求跑赢银行存款。

这种见好就收,见差死捂,甚至补仓的方式,还真是有所收获。

比起我们这些所谓“科班出生”的基金投资者,赚的也不少,年化收益估摸着也有10-15%了。

至于,她到底是60后,还是70、80、90后,谁又在意呢,赚钱就好,开心更重要。

请问现在还有六零后在买基金吗

我自己也算是个基民,踏踏实实研究基金,已经第八年了。

不同于妈妈比较粗犷的基金购买方式,作为科班出生的投资者,我还是比较一板一眼。

基金公司的实力,基金经理的过往的业绩,基金管理的规模,回撤控制率,夏普比率,都非常的关注。

这其实也导致自己买基金的时候有一些束手束脚,总体的回报也就是市场平均水平而已。

不过,作为一个股民兼基民,有一些投资的方式,实践下来还不错,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毕竟,买基金那么多年,也确确实实没有亏过钱,取得了百分百的正收益。

1、尽量在熊市里布局基金,也就是下跌途中。

几乎从不在基金上涨的途中增加仓位,而是在下跌途中不断加仓。

这是我的个人风格,也是我认为基金比较正确的投资方式。

因为基金的投资偏向于稳健,成长,白马类型,这些股票如果下跌,是更好的买入机会。

左侧交易本身就是基金应该有的投资风格,也是基民最好掌握的风格。

当然,如果大幅度回撤后,基金出现小幅度的上涨,还是可以加仓的。

但从底部反弹,已经收复一半的回撤过后,就不再进行加仓了。

基金的布局方式很多,这种是属于低风险的,相对比较稳健的。

不过,如果你发现一些基金经理的操盘水平明显弱于大盘,请谨慎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在下跌之后都会再涨上去,一些实在是垃圾的基金,可能会一跌不起,永远在低位徘徊,所以那些跌幅远大于同类平均的,要小心谨慎。

另外,有一些夕阳行业的主题基金,投资也要谨慎,因为行业没有复苏迹象,基金就很难再现巅峰了。

所以,也不是每一只基金下跌都是加仓良机,要有一定的辨识能力。

2、尽量采取定投的方式买入,不主张一次性投资。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哪怕是非常有经验的投资者,投资基金都建议定投。

尤其是在下跌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哪里是底部。

定投可以分散风险,尤其是在基金的“建仓期”。

即便一次性买入,恰好押准了基金的底部,其实对于整个建仓也非常不利。

因为底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点,应该是一个周期,而在这个周期里,是需要资金积累的。

比如你在净值1块钱,买了10万元,之后净值上涨了,你加仓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但如果你在净值1-1.2区域长期定投,每次1-2万,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积累,定投金额有10万,20万,甚至更多。

定投不仅摊薄了风险,同时还可以积累本金,并且有效地增加了资金的时间效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所以,还不了解基金定投的基民,必须去了解一下了。

不过基金定投,并不是无脑投,而是尽量选择相对的低点去投资。

比如说最高点回撤20%开始定投,距离低点已经上涨20%,就停止定投。

实在不行就采取所谓的“慧定投”,就是跌多了,定投金额会增加,上涨了定投金额会减少。

所以,不要用炒股的思维对待基金的投资,两者不是一回事。

3、尽量选择熟悉的行业,或者看好的领域进行投资。

还有,对于基金的选择,尤其是行业的选择,还是要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并不能完全地去盲目选择基金,要选择自己看好的,或者自己熟悉的行业。

之所以要注重这一点,是因为行业的兴衰,决定了基金投资赚钱的概率。

绝大多数朝阳行业的基金,即便经过大的波折,最终上涨的概率都很大,而那些夕阳行业,一旦被套顶,那么未来就是一片黑暗。

趋势这个东西,非常的关键和重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定义和改变的。

行业的蛋糕,决定了基金未来的走向,蛋糕小的势必就差,蛋糕大的机会一定更多。

我们做投资,就是要往赚钱概率更大的地方去做决策,而不是盲目地选一个就好。

行业越熟悉,越了解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机会也就越多。

当然,有一些行业是明显有红利的,比如医疗大健康,不论哪个时代,都需要的,即便经济不景气,消费水平下降,只要人还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会带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

所以,找到一些好的领域和板块,长期做基金投资,基本上是”稳赚“。

只不过是买点高低,时间周期的长短,决定了收益率到底能有多少。

4、尽量避开新手基金经理,尽量不选择波动大的基金投资。

不要去买那些没有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的基金,千万别买。

你可能会觉得不能否定一个新人,要给新人机会。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基金公司给新手基金经理搭配的团队,总体能力也是比较差的。

毕竟新手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不大,基金公司能赚到的钱也不多。

所以新手基金经理,总体的配置会低一个档次。

想要搏出位,只能采取相对比较激进的投资风格,争取一炮而红。

本身就经验少,加上相对比较急功近利,如果遇到牛市还好,遭遇熊市,结果必然是一塌糊涂。

做投资不是赌博,找更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一定没错。

新手基金经理,一般由老基金经理带着去做实盘,时间久了以后,自然经验就上去了。

另外一点,就是基金的振动波幅较大的,也尽量少参与。

一般也都是新手基金经理去把控,才会震荡比较大。

震荡大的基金,不要觉得通过定投可以拉平成本,获利空间大,一旦遭遇风险,很有可能直接一跪不起。

5、尽量不选择排名特别靠前的基金,选择前10-30%区间。

很多基民喜欢根据排名选基金,但经常掉坑里。

根据排名选,其实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不能总选那头部的10%。

基金是长跑型,头部10%,大部分是短跑型。

这就像马拉松比赛,一开始领头跑的,往往不是最后的第一名。

而第一名一定在第一梯队里,在中间的位置上。

基金的第一梯队,就是前30%的排名,优质的基金,长期徘徊在10-30%的线上,爆发力没有那么强,但异常稳健。

你会发现,基金排名前10%的,几乎每年都在换,但10-30%中,却被一些基金长期占据。

按照排名来选择基金的时候,一定要看长期的收益率排名,按年来看,如果能稳定在前30%,那就是非常优秀的基金了。

还有一种看法,就是每个阶段,跑赢行业平均的阿尔法收益,到底有多少。

如果一只基金能够长期跑赢行业平均,也是非常优秀的,说明基金管理团队,能够长期地捕捉到行业内的机会,带来超额收益。

6、尽量选择大品牌的公司,管理规模大的基金。

不是说小基金公司不行,不是说小规模的基金产品,就跑不出优秀的回报。

而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真的是有差别的。

优秀的行业研究员,也更乐意去大的公司任职,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会更好。

小公司的研究员,有时候连研报都是抄大公司的。

不要觉得会有例外,有人会愿意去扎根小公司,这个行业有能力的最终都有做私募的梦想,没能力的都想混到大公司里去。

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越大,相对来说总体的资金就越宽裕,给到整个团队的资源就越多。

同样的,大规模的基金,每年的管理费分成也越多,就可以拥有越多的团队资源,提升本身的实力。

管理规模大的基金经理,能够调动的公司资源也会更多一些。

所以,不要觉得大基金小基金都一样,其实内在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小基金靠激进的打法搏出位,大基金靠稳健的打法来赚取市场红利。

请问现在还有六零后在买基金吗

说实话,基金投资是真的适合绝大多数的投资者。

很可惜,中国的基民远比股民少,这导致股民亏钱的,真的比基民要多。

当然,投资基金亏钱的人也不少,因为买基热往往出现在市场的高点。

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决定了市场里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盲目的,也就更容易亏钱了。

基金的价值投资逻辑,其实是冲着市场的红利而去的,只不过基金的投资布局,尤其是仓位管理,和普通投资者的买卖热情,还是有关联的。

牛市的末端,往往基金的募集量会很大,就容易高位接盘。

熊市的末端,往往基金非常难募集,低位补仓的机会就很少。

投资基金和投资股票比,一定要有逆向思维,才有可能降低风险,赚到超额收益。

炒股需要顺势而为,是因为炒股更多的是依赖大资金的决策做反应。

趋势是由大资金决定的,所以顺势而为,更容易跟着资金吃到肉。

卖基金需要逆势而为,是因为基金更偏向于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越跌越买,越涨越卖,确保价值和价格正常挂钩。

所以,基金投资是相对逆向的投资方式,风险比起股票投资会略低一些,偏价值投资也不容易被大资金收割。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基金经理本身的投资胜率,是超过普通股民的。

这一点必须要承认,如果股民的平均能力可以超过基金经理,那股市就要乱套了。

散户机构化,是大势所趋,而股市之中,永远是适者生存。

当整个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投资风格越来越趋同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成为必然。

就好像基金抱团,就是第一次价值认同的表现。

只不过这种价值认同,在过分抱团之后,还是出现了分歧。

因为价值的上限是估值,当价值出现了泡沫,就一定会有分裂,一部分资金回想着挤泡沫,还有一部分却依然指望吹泡泡。

但这并不影响整个市场资金对于股票的博弈,已经从全面开花,转变成了集中在优质上市公司的博弈。

所以,在这里奉劝一些长期在股市中亏钱的股民,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适不适合做投资,该不该把钱给到专业的人,来帮自己做投资了。

如果你这一叶扁舟,经不起大风大浪,是不是搭上一艘大船,情况会好一些。

投资这件事,不是说非要参与到某一个市场里来,如果不合适,可以放弃投资,寻找其他的渠道来赚钱。

即便是基金投资,也不是适合所有人,耐不住性子的一样不适合。

我们作为投资者,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形式,然后通过投资来赚到自己想要赚的那部分钱。

0
回帖

请问现在还有六零后在买基金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