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中国教育成功的原因
教育和其他投资不一样,教育的回报时间很长,所以叫百年大计。教育的回报又十分不明显,为什么本科学历要比专科学历工资高?很难说清楚。但是教育却很重要。
所以中国整个国家的人都认为,我们可以拿出今天赚的钱去投资孩子的未来,这种长远的意识,就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
你看当年抗战的时候,还不忘把学校转移到后方。
如果一个地区,政府大楼盖得比学校和医院好,就会被骂。
当所有的人都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何愁这个国家没有未来?
中国教育最成功的地方,是让所有的孩子家长,都感觉到孩子应该接受教育,应该读书!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资。 父辈小时候,是刚建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 那时候政府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办教育。 现在经常看到有人批评,当年的教育多么差劲,就上了几年小学之类的。
我看到很多人说到了,教育是一个长期投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归根结底是人驱动的。所以这个投资不仅是个人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如果没有全社会对读书人、教书人普遍尊重,很难想象一个农村娃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有什么动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的教育是工业化的教育,从各个反面来说都是工业化的,好处坏处都在这里。工业化的特点在中国的教学上同样可以看到:例如高考等等一系列的考试,在国内的很多学校里,分数是比较看中的,很多不善社交的人都可以因为成绩好而变得开心。通过扩大规模来改变生产成本,例如高中的大班制,一个班级可以塞下半百的人数,多进来一个人不过多张桌子而已。产品特性尽可能一直,这有几分默认的感觉,但中国的高中确实不鼓励个性,从做题到生活,都不推荐剑走偏锋。卖不出价格的装饰可以不要,这也就是我美术音乐体育都不及格,但依然活得这么开心的原因,毕竟高考是不会去考这些的。
诚然,现在我们教育在各方面都和其他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当一个国家的人都将下一代人的教育视为最重要的事情时,我想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如今的教育是比以前好了吗
这个教育,我们先规定在学校教育,在时间上规定为改革前后的对比。
改革前后的学校教育,从整体上比较,应当是改革后好于改革前。可以表现在规模、效率和质量诸方面。这主要是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在质量上,还有一个区分,改革初的二十年好于后二十年,可以新旧世纪分为前后各二十年。前二十年也好于改革前三十年。改革前三十年的优点集中在开创教育的基本面和培养的人才质量上。这个时段培养的大学生,都能服从国家分配,去了国家需要和艰苦的地方,为新中国的百废俱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国防建设和各条战线子建设的架构。笔者印象较深刻的是大学生投身三线建设,几乎全部毕业生在深山沟里奋斗了一生,退休后才回到家乡。
就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改革前三十年,作为这两方面教育的结合体一一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尽管广大知青历尽艰辛,但其教育成果是有目一共睹的:正是这一代知识青年,返城后担起了各行各业的承先启后的重担,弥补了十年没有大中学校毕业生的缺陷,他们是没有文凭的人才。助推全社会顺利进入改革开放时代。1977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们更是如今我们各行业部门的的前辈和挑大梁者。
改革后的学校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愈演愈烈,使学校教育蒙受教了各种干扰和损失。特别是在人才质量培养上几乎都是文凭至上作为个人谋利的敲门砖,许多形形色色也会大家熟知,不再展开。
然而这种不堪的教育现象,正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改变的。
条件环境肯定是比以前的好的太多了,从小学到高中学习好的也很多,一年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也很多,是没有什么好疑问的,问题是在德智体等方面是不是还存在着问题,少年青年强则国强,我们所需要培养的是,将来能为祖国社会建设发挥贡献,能够回报国家社会的有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一切为了个人利益一切向钱看,甚至到西方国家去发展也不愿意在国内做贡献,如果是这个样子学习成绩再好再是人才,对祖国又有什么用处,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入一个爱国家的农民有用,因为这个农民是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真真的中国人。
因水平有限,以上就是对中国目前教育的看法和理解,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条友理解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