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机成“瘾”,根源在哪,该怎么办
一旦提起孩子手机上瘾,迷恋网络,父母们往往谈虎色变,因为他们深知孩子成天玩手机的危害性极大:他们易沉迷网络游戏,易涉入到不健内容,易交网友早恋,还易导致视力受损,身体下降,孤独封闭,以及攀比心理等等诸多不好。这些有目共睹的危害,怎能不叫为父母的诚皇诚恐,心有余悸呢?
对此,许多父母可能采取了诸多对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往往收获甚微,效果欠佳,成了一个令人焦头烂额的老大难问题了。父母们也心如如焚,如何是好?
但我们忙过后得静下心来想一想,探寻其原因何在?这究竟是谁之错?完全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所致吗?答案未免有点偏颇。其实真追起责来,除了孩子自身问题外,恐怕父母也难咎其责,可以说,这个问题,父母责任重大,因它与父母的言传身教,与父母的兴趣爱好,与父母的教育指导,与父母的监督管理,甚至与家庭氛围皆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还得以父母为突破口,同时配合孩子、老师的行动,寻找到有效办法。在我多年的教学中,遇到此类问题还不少,在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与大家分享共勉我的经验与方法,也望大家共同来参与讨论。
第一,家长的榜样示范。家长其实是孩子身边的最好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地触动着他们视觉和听觉,引领着他们心理和行为。试想,一个不称职的父母,自己时时刻刻端着手机或者寸步不离麻将机,却对着子女苦口婆心地、不厌其烦地告知: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玩手机哈,特别是不要打游戏哟。大家想想,这是一个多么不协调的画面,一个多么具有讽制味的场景…所以,优秀的父母,应该身正为师,从自己做起,树立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你们的这些美好,让它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你们孩子的心中去吧。
第二,家庭和谐温馨的感染。如果一个家庭非常欢快,其乐融融,上上下下交流摆谈,父母与孩子间常谈人生,话理想,说心得,聊家常…不用多说,孩子的孤独感,无聊感会自然而然流失掉,孩子手机的网瘾也会大大减少。当然,学校老师层面在此也应培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情和关怀。
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关键是其兴趣单一,闲着无聊。如果家长一说,他们就会立到反驳:"那你叫我现在干什么吗?我就是无聊,怎么办?"这些话说得还有板有理一样。对此,家长应早点认识到不对并及时行动起来,我们在平常就应多观察孩子们,关注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点,鼓励并引导他们参加相关活动,必要时父母们还可亲自加入其中,带领并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减少他们接触手机的时间。同时这些活动还融洽了亲情,陶治了情操,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学校老师层面也应多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兴趣教育,全方位地发展培养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收获,学中有乐。
第四,帮助孩子寻找伙伴群。许多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往往孤独封闭,不愿走出家门,这多半是其缺乏朋友圈的反应。为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和爱好特长,帮助其物色周边正能量足的相关伙伴朋友,介绍并鼓励孩子出外和他们交往。只要打通第一关节后,孩子们打开交友通道就不难了。当然,学校老师方面可设立一些兴趣组织,让学生多交流认识,减少其孤立。
第五,理想前途教育。父母应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讲隔壁邻居成功了的大哥哥大姐姐的故事,讲人生,讲未来,讲社会的竞争与拼搏…,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抛弃眼前的苟且等,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点。学校老师层面可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疏通学生心理障碍。
第六,循序渐进,加强控制与监管。对一些痴迷上瘾的孩子,一刀切可能有难度,可通过逐步减少时间的情况下,缓步推进,逐渐减少其对手机的依赖性。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与监管。
从学生层面来说,在家长与教师的引导和约束下,应主动融入家庭,感受与奉献爱心,寻找伙伴和建立友谊,展望未来和规划前途。从本我上主动改变自己,这也是根本上的改变。
通过以上方面的多管齐下,特别是家长同志们先行动起来,我们相信孩子的改变一定会到来。
最后,我们提倡孩子大声朗读下面口号,并牢记于心:学习阶段,重任在身,远离手机,利己利人。